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前景 >> 湘潭开启公共资源智慧交易时代度看
近日
湖南科技大学综合实验大楼
室外总图部分土建工程政府采购项目
顺利开标
该项目保证金为7万元,共有6家企业投标,其中5家投标企业选择使用电子保函。仅这一项操作,就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34.72万元。
自去年6月湘潭市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共为全市个项目、家企业释放流动资金1.42亿元,降低财务成本余万元。这无疑是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探索“智慧交易”的一次积极尝试。
位于市民之家的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窗口。
作为全省第一个实现保险保函覆盖领域%的市州,今年9月29日,交易中心再出实招——实现电子保函全类型、全领域上线,首次将保函覆盖至社会项目领域。这一举措,再次展现了湘潭市努力实现公共资源“智慧交易”的决心和实力。同时,全新的智能化交易场所也开门迎客。这既是交易中心深入践行“放管服”改革的承诺,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智慧化”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已由电子化向数字化转型,阳光交易向“智慧交易”转型,开启了“智慧交易”时代。
全类型全领域保函“电子化”投标保证金是指投标人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向招标人出具的,以一定金额表示的投标责任担保。年,湘潭市工程、采购、产权、国土域四类保证金累计缴纳37.90亿元,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为减少企业资金压力,年6月,湘潭市在全省先行先试,上线了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力推用保险保函代替保证金这一创新型担保方式。没想到,企业对此反响强烈,短短一年时间,就有家企业提交投标保证金选择采用保险电子保函。年6月1日,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上线。
“电子保函能不能也开放银行保函和担保保函?这样就更方便了。”一边是企业代表提出的殷切希望,另一边,交易中心也在紧锣密鼓推进电子保函全类型、全领域的上线工作。
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湘潭市电子保函本月如期实现全类型、全领域上线服务,投标企业可在保险保函、银行保函、担保保函三种方式中任意选择。此外,还对监理投标担保以及最高投标限价万元以下工程总承包、施工投标担保执行承诺制,给予了企业最大限度的自主选择。目前,湘潭市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已覆盖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社会项目等全领域。今后,全市所有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都可以电子保函的形式提交,投标企业在操作熟练的情况下,3分钟即可完成出函。年9月29日,市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新增保证金合作银行系统上线仪式。
“不见面”交易全流程“云上走”开通全类型、全领域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服务平台,只是交易中心打造“智慧交易”平台的“冰山一角”。
如今,“互联网+”赋能,让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云上走”已成常态。去年4月至今,全市住建领域(除EPC、货物采购外)、交通项目、工业项目、水利项目、矿业权以及排污权均实现了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综合排名全省前列。其中,住建领域房建市政施工和监理类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从年的70%提升至年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的全流程电子化使用率也达到了%。
投标室外,配备的显示屏滚动刊播最新开标安排。
交易全流程“云上走”的益处,不仅仅是便利化程度高,而且全程留痕、可追可溯。在今年工程建设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中,交易中心就借助电子平台的自动记录用户硬件特征码、计价软件加密锁号等功能,有效锁定涉嫌围标串标的异常情况,将发现的异常情况全部移送至纪检监察和行政监管部门。先后利用电子评标,发现4起涉嫌围标串标异常情况,立案涉嫌串通招投标案件7起,打击处理4人,维护了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
公共资源交易的全流程电子化,可真正做到“办事不见面、政策不脱节、服务不打烊”,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收到了市场的正反馈:年全市共受理交易项目宗,进场交易场,成交宗;交易金额为.39亿元,同比增长59.52%;节约金额5.29亿元。
全新交易场馆装上“智慧大脑”在交易中心年的工作安排计划中,“坚持以智能化、智慧化为方向”被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明确统筹推进包括网上开标直播厅、场地智能化系统、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移动服务系统等在内的14个重点智慧项目建设。其中,智能化场地于9月28日与大家见面。
全新的开标室和评标室,分别具有不见面开标功能和电子评标功能。
交易场馆智能化升级后
可为企业提供哪些智能化服务?
↓↓↓
进入交易服务大厅,招投标各方主体只需要点击几下综合信息一体查询机,就可以查看交易中心的相关服务内容和招投标公告公示信息,并呈现出交易中心各个楼层区域分布;同时,最新宣传资讯、窗口排号情况、业务窗口当前状态等信息都能通过宣传展示屏、窗口显示条屏等一目了然。办事人员不必再找人问路,数字化综合查询和信息显示系统成了办事主体最好的向导。
针对之前交易场所空间不足的问题,新交易场馆特开设了14个服务窗口,所有业务类型可实现“一站式”办结;开标区设有大中小11个开标室,都具备不见面开标功能,评标区设有大中小评标室17间,也都具备电子评标功能。相比原来场地,可容纳进场交易项目数翻了一番。
全新的开标室和评标室,分别具有不见面开标功能和电子评标功能。
此外,新的场馆还利用“5G+区块链”搭建虚拟远程异地评标联合会场,通过5G通讯高清视频会议功能实现无障碍在线沟通。不仅如此,在公共区域、开评标区域部署高清监控设备和拾音设备,由中心工作人员在集中见证室对交易过程进行统一调度,发现异常情况见证留痕并迅速报送有关部门处理,实现了一项目一见证,开启集中见证模式。
湘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大厅综合信息一体查询机,可查询大厅平面布局图、最近服务资讯等。
新交易场馆的提质升级还体现在业务办理全流程的智能化辅助上,评标区域出入口设置门禁管理系统,包括指纹验证、人脸识别或者刷二代身份证识别。系统识别成功以后,自动控制电子锁开门。智能变声系统应用在评标过程中,可在评标专家与投标单位进行答疑对话的过程中对双方声音进行变声处理,达到专家身份与投标单位之间双向保密,成为强化监管的又一“利器”。
想要实现公共资源“智慧交易”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路虽远,行则必至,事难做,做则必成。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未来5年,是湘潭闯新路、破险阻的5年。无疑也将是湘潭公共资源交易“破茧成蝶”的5年。交易中心将对标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继续深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以打造全省一流的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为目标,以功能科学化、交易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创新长效化为重点,找准定位、抓住关键、精准施策,加速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营造开放、优质、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来源:湘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