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陈慧兴教授医生患者安全与医疗安全

发布时间:2023/5/17 14:16:46   
白癜风用醋起作用吗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009524.html

 转眼间,我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学成归国2年有余。和所有的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外科医生一样,我几乎每天都经历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有成功抢救病患的欣喜,也有无法复健患者器官功能的无奈。对我而言,临床上治疗失败的病例往往更刻骨铭心,记忆深刻。我相信所有的医生都面对过这样的情景:患者经历了一系列的医疗行为,医生按照操作规程做了可以做的所有事情,但仍然无法有效的帮助患者,反而使得患者置于更危险的境遇中,此时医患双方心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疑问:医疗安全=患者安全?

何谓医疗安全?

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

“医院在实施医疗保健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其核心是医疗质量。”影响医疗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医源性因素(主要指医务人员言行不当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和不安全结果)、医疗技术、药源性因素、院内因素、设备器材及组织管理因素等”。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两点:

医疗安全的约束力有法律和法规的框架。换言之,在框架内导致患者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损害、障碍、缺陷甚至死亡的,仍然判定为”医疗安全”,在框架之外,才叫做医疗事故。

保障医医院。医院为了保障医疗安全,制定了各级规章管理制度,用以约束执行医疗行为的医护人员,保证医疗质量。

  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和更新是滞后的,往往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后,才真正认识到问题所在,制定了强制性的规定和流程来纠正错误。

医护人员的主客观原因导致实施环节疏忽、脱节、明知故范等等。

守旧的僵化的法规没有及时更新,束缚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这些都会导致医疗不安全,发生重大的医疗责任事故。

 

 我们认为医疗的主体和中心是人(患者与医护),医疗行为更应注重的是患者安全,而决不仅仅只是医疗安全。

何谓患者安全?

“患者安全是指卫生保健相关的不必要伤害减少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的风险控制过程。”

近年的调查和数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不遵循患者安全最佳实践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的永久性伤害,甚至死亡。卫生保健系统的复杂性使患者很难得到足够安全照护。

即使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流程不断优化,但患者依然处于患病和受到伤害的高风险状态。

患者安全的过去·现在·将来-健康界】

我对此定义的理解:

患者安全是个相对概念,是没有边界的,即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

患者安全的主要医院,而是包括所有实施卫生保健的环节和人员(包括患者自身);

伤害评级个体化,以人为本;

控制风险,重在预防。

如何把患者安全做的更好?

以我个人的粗浅认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医护人员,以德为本,心存善念,甘于奉献

即使在互联网+的今天亦或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医患间医疗健康信息的不对称仍然存在,所谓“久病成良医”,只是患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自身疾病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培养一名合格的临床住院医师需要5-8年。非医疗专业的人群几乎没有可能短时间内理解和掌握临床医学这门课程。

在医生给予专业医疗建议时,患者几乎无法客观冷静的做出判断和区分。从这个角度上讲,在医疗服务的众多环节上,患者都是“弱势群体”。面对患者的“绝对”信任,如何在诊疗规范内选择最为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往往取决与医生的专业素养。所以,培养和选拔医护人员应,以德为本,以德为先,选拔出拥有善良心灵、甘于奉献的医护人员进入临床岗位工作更为重要和必要。

Cornell教会我些什么?——人间正道是沧桑

2.遵守规矩

谈到了医疗安全,医生要遵守确保医疗安全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比如说“三查七对”、“术前洗手制度”、“质控核查制度”等等。这些是基本准则,患者安全所要达到的标准高于医疗安全,如果这些制度医护人员都无法遵守,何谈患者安全?

遵守规矩是一种习惯。耍小聪明不守规矩也是一种习惯。

安全第一,遵守规矩并不意味着完全墨守成规,医疗安全制度的更新和完善需时间和沉淀,在没有证实新的规矩更好和更安全之前,所有医疗人员一板一眼的遵守现行的规矩,就是患者安全最好的保证。

他山之石、方可攻玉—康奈尔大学泌尿外科男性生殖显微外科中心学习体会与感悟

.提高整体人群安全意识,普及科普健康知识

医疗行为首要的前提就是---安全,安全第一,安全永远是第一!但是,患者在面对自己的病症的时候,往往无法保持客观和冷静,在医疗行为中,经常看到患者“只看结果,忽略安全”的决定。

由于医疗服务本质上依然是服务业,医疗行为即在保障安全范围内提供维系客体健康的服务,医生需要在满足患者诉求和安全实施医疗操作间找到平衡点,患者或(和)家属强烈的诉求和决绝的选择,很多时候也无形的伤害着患者的安全,并且,往往披着“爱”的名义。如何有效的让大众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点,了解医疗知识,不盲从,不仅需要医疗行业以及医生自媒体的健康科普教育,整个社会都应重视和推动医疗科普和医疗新媒体产业。

4.建立系统外独立的医疗质控体系,医疗的最高境界是“预防”

介于医疗行为的过失判定依赖于医疗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现有的医疗安全事故评审体系是建立在卫生保健系统内部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主观偏差难已避免。加之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患者很难充分相信:自身医疗安全切实得到了保障。

个人以为:迫切需要在医疗体系内部建立独立的审查机制,以及医疗监察机构在医疗体系外建立具有公信力的质控预警部门,使得医疗行为“内部有监督,外部有公正评判”。无差别的同行监督,以及独立的评价体系也可以起到预防医疗事故,维系患者安全的作用。

所有的制度和监督根本目的不是为医疗行为带上枷锁,而是预防,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或者使其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外科医生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手术台上做各种决策,实施侵袭性的医疗操作,力求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小代价换取患者的最大获益”。

我个人的感触是:作为外科医生不断的自省和自我认知尤为重要,不仅要充分了解自己技能的边界,花时间剖析自己的错误决断,更需要有勇气去分享自己的遗憾,使得这个遗憾不要再次上演。

这里引用法国医生莱利彻的一句话:

“每个外科医生心里都有一个小小的墓地。他会时不时去那里祈祷,这是一个令人痛苦和遗憾的地方,他必须在那里努力为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寻找一个解释。”

  最后,衷心感谢肖明朝教授的邀请,同时衷心祝贺肖教授团队在患者安全领域做出的杰出工作;祝福《患者安全》   也在此衷心感谢我的导师美国康奈尔大学李石华教授(Prof.PhilipS.Li)对我的教诲和在患者安全领域中做出的杰出工作。

《亚洲男科杂志》主编王一飞教授,就最新商环“内置式技术”和“麻醉油膏”的RCT临床研究发表特约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46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