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前景 >> 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对华北通讯航空业的管
引言
通讯业是日军军事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日本侵略掠夺华北经济不可或缺的耳目和神经,在掠夺华北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日本视之与铁路交通一样同等重要,积极进行统制和扩充。
电信通讯
七七事变后,华北的电信通讯一度陷入瘫痪。嗣后日军强占华北各地的通讯机构并着手恢复。年8月12日,日军成立平津通信总局,并在铁路沿线逐步设立了一些电报、电话局。年1月,平津通信总局改组为华北电政总局。
接着,日本华北方面军特务部又与伪华北临时政府拟定了《华北电信电话公司要纲》,决定该公司对河北省、山东省及其邻近地域的电信、电话、无线电信、无线电话以及其他电气通信事业进行独占性经营。年7月,名义上中日合办、实际上完全由日人把持的华北电信电话股份公司成立。
该公司在北平、东京、天津、太原、青岛、济南、徐州设分公司或事务所,是日本对华北电信通讯业实行一元化经营管理的统制机关。华北开发公司成立后,该公司成为华北开发会社的子公司。在蒙疆地区,日伪成立了蒙疆电信电话公司,隶属于伪蒙疆政府交通总局,在张家口、包头、大同、归绥等地设分局,下设支局和所,实行统一经营管理。
华北电信电话公司成立后,即大力修复、整顿和扩充华北的电气通信设施,致力于筹建维持华北地区治安,沟通华北与华中、伪满洲国以及日本、朝鲜的通讯网络。首先是极力增添设施,设立新的电报电话局,扩充电报电话线路。在其成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新开设电报局、电话局各11个,电报分局、收发处所各两个,并将德州和徐州电话局扩大为电报电话局,至年底电报电话局处增至个。
年通讯数量有较大增加,平均每月办理电话、电报业务约73万次。在扩充电报线路方面,该公司同期内共增加了30条有线、无线线路,其中主要有天津与大阪、天津与汉城之间的无线联络,济南与青岛、天津与济南、天津与东京之间的有线线路,电话线路方面,一年内共增设14条线路,其中有平津之间5条用无负载电线接通的线路,以及北平至石家庄、天津至济南之间的线路。
年10月,日本兴亚院华北联络部制订的《华北产业开发修正三年计划》中,更对-年在华北新设有线和无线电报、电话的线路和长度、设施数量及其容量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据此,华北电信电话公司计划投资万元,加强和整备通讯设施建设,特别是强化和整备华北与华中之间的通讯联络,以便强化船舶的通讯。
年后,根据《华北产业开发第二次五年计划试行案》新提出的重点主义原则,华北电信电话公司把巩固占领区统治和确保煤炭之生产与运输作为扩充华北电气通信设施的重点。到年底,共有电报电话局、所个,电报、电话线路条,每月营业电报、电话万多次。可见,日本对华北通讯网络的恢复和扩充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占领区的治安和掠夺华北的资源。
年以后,服务于日本加快重点产业的开发,把华北变成其兵站基地的总体战略,华北电信电话公司相应调整了统制华北通讯业的方针:整备重点产业的通讯设施,加强扩充治安和国防的通讯设施,实现作为日、满、华中及蒙疆一部分的大陆通讯政策,促进大东亚电气通讯体系的完成。。
为加强对日本通讯,新设北平至东京无线电报回线和天津至大阪载波二重电话回线。年华北电信电话公司的计划则是服从于加强决战体制需要,增强通讯设施的战斗力。但由于通讯器材奇缺,运输困难,加之抗日军民对各地通讯施设的破坏,计划迟迟不能实行,到年9月仅完成了计划的29%。
邮政
邮政是通讯事业中的重要组成。七七事变前,华北的邮政归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管理,设有四个邮区,分别由北平、山东、山西、河北四个管理局管辖。七七事变后,这些管理局全部停止营业。年8月,伪华北邮政总局在北平成立后,在华北成立了五个邮区,即北平、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其中北京管理局分管河北西部地区,河北管理局分管河北东部地区。
日伪华北邮政的设立和业务发展,主要是为了补充日伪在占领区所需通讯,并用以安定民心,维持对占领区的统治。其邮政系统基本沿袭了以前的统辖范围和机构。各邮区设邮政管理局,区局下设甲、乙级邮局。各局人员除沿用以前职员外,调派日籍人员充任话局和各科室的副职,以加强日本的统制力。
邮政总局的主要业务有信件、包裹、储蓄、汇兑、邮政人寿保险,委托代办日本、伪满洲国、朝鲜方面的邮政人寿保险和储蓄划拨,以及向定期储户投资贷款等。其邮路分邮差路、铁路、汽车路、船路和自行车路等。该局还与华北交通公司有关局、公司建立业务关系,在火车上挂邮政车,并由各汽车公司负责在运营的固定线路中载运邮件。但对于小城镇和广大农村,更多的是依靠自行车和人力。
年后日本在华北加紧了对邮政的控制。强制要求邮政总局委派日本人担任各邮区邮政局副局长,并规定其职权是辅佐局长办理一切局务,并指挥及监督各股事务。凡应由局长核夺事项均须于事前由副局长辅核之,副局长为谋局务迅捷计,关于轻易事项须以局长名义决行之。这样,各局日籍副局长不仅监督局务,而且还可擅自处理事项,从而实际上控制了从总局至各邮区的各级邮政。
太平洋战争后,日伪进一步加强了对邮政的统制。年7月,将邮政总局改名为华北邮政总局,归属伪国民政府管辖的同时,另外设立了由日本人直接控制的华北邮政资金局,统辖及监察邮政一般邮政储汇、邮政人寿保险等会计,并管理、运用及经理邮政资金等事项,局长由日本人担任的华北邮政总局副局长兼任。这样,由日本人把持的邮政资金局牢牢地控制了邮政资金的收支、掌握了华北的邮政的财政大权。
日本在华北占领区的扩大一度使华北邮政总局的邮路延长,邮件增多,汇总款增加。抗日战争初期,华北的邮票还是沿用中华邮政邮票,由上海邮政总局供应处供应。到年下半年,由于华北和华中的币值发生了变化,上海供应的邮票上开始出现了限冀省贴用等字样,但伪华北邮政总局拒绝出售这种邮票,而是开始用民国的旧邮票进行加盖,另外就是由伪华北政权自己印制了一些邮票。
在蒙疆地区,年11月伪蒙疆联合委员会以原有的张北邮政总局为基础,设置了邮政总局,年2月改称蒙疆邮电总局,隶属伪蒙疆政府交通部蒙疆联合委员会。年3月改称交通总局,年6月又改设交通部邮电科。
该总局建立初期,在日本关东军操控下,将察哈尔、绥远两省及山西邮区长城以北各局均划入蒙疆区域之内,企图自行组成一邮政区域,采取独自经营之方针,完全脱离中华邮政,而与伪满洲国邮政实行一元化经营,但最终未能实现。
伪蒙疆邮电总局成立后,以整理邮电局之复旧,加强通信和向边疆地域普及通信以资安定人心为宗旨,重点恢复原有局所和业务。邮件除一部分由火车和蒙疆汽车公司汽车运载外,其他即以车马及人工递送。到年该总局建成邮电局57处、邮电代办所85处,邮票代售所42处、邮箱81个,恢复和建立邮路约公里。到年增至63个邮电局、98个邮电代办所,邮路里程总计约公里。
航空
年4月27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与伪华北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签署缔结了关于交通通信和航空备忘录,规定关于日军现占有的交通通信及航空等处理,要依照情势日后协定,在日军需要军事行动期间,日军华北最高指挥官对交通通信及航空等给予军事上必要的管理。即华北的交通通信及航空业必须服务于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接受日军的统制管理。
为了对华北航空进行统制,年12月,日本惠通公司、日本航空公司与华北伪政权联合出资万元组建了伪中华航空公司,垄断经营华北航空业。年增资为万元,合并于惠通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张家口有支所,航线共有6条,其中4条在华北,分别为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包头、张家口至贝子庙、张家口至包头,使用保定、张家口、张北等机场。
年,日本强征了多亩农田,开始在北京西郊修建机场,年3月开始修建天津张贵庄机场,年建成。但空运不对大众开放,没有什么货运,客运也寥寥无几。
结语
综上所述,日军侵华后,对华北地区电信通讯、邮政、航空进行统制都是为了日军侵略战争的需要。同时通讯业是日军军事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军的耳目和神经,对日军掠夺我华北地区的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