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医院有一项检查,能及时发现大病小病,不过

发布时间:2024/9/15 12:42:39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t52mall.com/m/

人体生存的内外环境荆棘丛生,内有各种不安定因素上蹿下跳,外有细菌病毒等虎视眈眈,生存环境波动和恶化,体现在各种不对劲和不同的病症,需要及时就诊解决。医生第一项医嘱是:抽血查一下,根据半小时至数小时后的血液检查结果开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很多中老年人对抽血有一种抗拒抵触心理:

一个是自小就被教育“血气十分珍贵,轻易不可丢”;

一个是用过去的医生和现在的比较,过去不抽血照样能治好病;

医院和医生趁机“创收”,因为有的抽血检查项目不便宜。

一个是患者自身原因,怕打针、怕见血。

其实,这是对抽血作用的误解,从医生角度看,抽血检查能及时发现身体大病小病,并迅速给出解决方案的最快办法。

血液主要是血浆+血细胞构成,它来自人体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长期平稳在人体流动,并担负搬运队、监察队、灭火队、安抚队等职责:

搬运队:把细胞所需的各种物质“送货上门”,并把代谢废物带走和排出体外。

监察队:由血液中的大量免疫细胞充当,杀菌灭病毒,消除隐患。

灭火队:当人体意外受伤,血液渗出时,迅速开展止血凝血和伤口恢复各种工作。

安抚队:血液含有许多人体必需的缓冲物质,维持体内的环境平衡。

由于血液在血管里全身闭环、全天候循环流动,只要身体出现“跑冒滴漏”、“红热肿痛”,代偿异常,就会体现在血液里。科学家和医生通过长期实践,获得身体出现大小问题后,血液可能反馈的各种异常值,通过与正常值比较,较快判断出是哪些问题,是什么问题,有多严重,并进一步深入检查和制定方案。

异常的血液数据能直接反映出6类问题:

1、血液系统疾病——血常规检查,计算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数量,检查水和电解质,了解有无贫血、缺乏某些元素,有无感染、有无白血病,有没有内出血倾向,等等。

2、内分泌系统疾病——抽查各种激素,多见于甲状腺激素、血糖、垂体类疾病、肾上腺类疾病等,通常女性在月经期是不宜进行抽血的,但要查性激素,最好在月经来之后第二天进行。

3、脏器功能和代谢疾病——常见的有心肝肾功能,查转氨酶、尿素氮、心肌酶谱、胆红素等,另外还有血脂、胆固醇、尿酸等有无异常。

4、有无肿瘤病变——血液检查是癌症筛查手段,一旦发现指标异常,还要通过其他手段确定,突出的是肿瘤标志物,如糖类抗原、胚胎性抗原、细胞角蛋白、激素和肿瘤相关酶等等。

5、感染类疾病——多见于感冒、发热、炎症等,查血液可知白细胞高不高,而且可以从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或是其他异常感染。

6、传染病——检查传染病的抗原或抗体,较闻名的是乙肝两对半,另外还有其它传染类肝病、艾滋、梅毒等。一般在手术前、胃肠镜检查、牙科操作前,都要筛查传染病。

这6类是很快可以得知结果的,还有其它的血液检查指标,有的大病如肿瘤,还需要在抽血检查基础上,加查其它项目,确保判断准确。

举一个很普通和很常见的例子:当患者因发热、咳嗽、乏力、医院就诊,自认为是普通的病毒感冒,但医生通常会“怀疑”,因为类似的症状,在病毒感冒伴有细菌感染、脑炎、肺炎、扁桃体炎、艾滋、新冠、白肺等病症都是相同的,如果按照患者的想法去治疗,可能会耽误病情。

所以出现一些很有“特色”的医患关系现象,值得思考,比如病人就诊:

没抽血+判断没有病——病人会嘀咕:会不会看病,怎么可能没病?

没抽血+判断有病——病人会嘀咕:不做检查就说有病,是不是在忽悠我?

抽血+判断没有病——病人会嘀咕:白白抽了我几管血,这不是庸医骗钱是什么?

抽血+判断有病+再次确诊——病人会嘀咕:医生真不咋地,离开仪器就不会看病了。

抽血+有病+确诊+治疗——病人会嘀咕:怎么花一大笔钱做没有用的检查?

抽血+有病+确诊+治疗但没治好——病人会嘀咕:医院和医生真黑,这不是谋财害命吗?

这些现象和心理,才值得我们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88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