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是谁向六朝文风开出了第一枪吴少微

发布时间:2022/5/13 14:25:42   
吴少微(公元-),季札第61世孙,38岁时中进士,官累至监察御史,著名文学家。《安徽吴氏统谱》(征求意见版)载:少微,义方次子,字仲材,号邃谷。歙县人,后迁居休宁。长安中,官累至晋阳(今太原)尉。中兴初,调于吏部;侍郎韦嗣立称荐,拜左台监察御史。为唐文学家,与武功(今有武功县)富嘉谟、太原主簿谷倚,皆以文学著名,时称“北京三杰”。唐初,天下文章尚徐(陵)、庾(信),浮俚不竟,气调益弱,独少微、嘉谟为文属词,一反流俗,皆以儒家经典为本,崇雅黜浮,浑厚雄迈,文风清新,时人争效之,称为“吴富体”。(吴少微)所作《崇福寺钟铭》及《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词最高雅,时人(尤为)推重。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文学大辞典》(年版)对吴少微这样记载:唐散文家。新安(今属河南)人。曾举进士,任晋阳县尉。神龙年间,为左台监察御史。时卧病洛阳,闻富嘉谟卒,乃作《哭富嘉谟》诗,亦恸绝而卒。与晋阳尉富嘉谟、太原主簿谷倚,同以文辞鸣世,人称“北京三杰”。为文与嘉谟均以经典为本,雅厚雄迈,号“吴富体”。原有集,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六首,《全唐文》存其文六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新唐书》卷二〇二。(本文作者:引文中“北京”指太原)从上面的引文可知,吴少微的文章,跟唐代“古文运动”倡导的基本一致,在思想内容方面以儒家经典为本,在文风上崇雅黜浮。下面是吴少微《为并州长史张仁亶进九鼎铭表》全文:臣闻鼎者,夏后氏作。群牧贡金,远方图牧。备诸山泽,以御魑魅。厥后嗣德昏乱,鼎迁于商。夏之宝也,杞不足征。殷既有之,又患失之。周德休明,神宝不坠,百代可断。伏惟陛下光大而当之,若迺崇贯之器,金玉之鼎,镕首山,发脽上,列太庙,序明堂,克昭灵命,以奉上帝,非愚臣所敢议。臣闻礼之兴也,始诸饮食。故先王之制,日举九鼎,盖筠药淳熬,涤瀡膏饵,御九州之美,顺四时之和。臣所以征缮北金,敢贡新鼎。夫有器必有铭。臣窃见九州攸同,迺述九号。夫永昌天中,所以基皇周也;长安及岐,所以纪灵瑞也;武兴建都,所以光帝闬也;日观云亭,所以美外中也;少阳载青,所以冀储德也;东原底平,所以广封植也;江都淮海,所以肆朝宗也;江陵作镇,所以制荆蛮也;成都奧区,所以遏珍贡也。夫此九者,诚不足揄衍鸿休,昭振方统。庶睹者美其所称,知有由作。微臣朽老不达,有惭歌颂,尘八命之宠章,负中军之重任,匪躬厥献,伏表汗流。其九鼎铭,谨敢列上,谨遣某官奉表以闻。《进九鼎铭表》共字,已经跳出骈赋的戒律,句式上整散结合,抑扬顿挫,读来极有气势。“臣窃见九州攸同,迺述九号”引出9句,每句都是先四后六,似与骈赋句式相同;但骈赋是两句对偶,吴少微却是9句排比,前四字是地名,后六字写的是这个地方给人的感悟,委婉表达对皇帝的进言。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相比较,吴少微更为婉曲,魏征则比较直白。这与张仁亶、魏征与皇帝关系的疏密相关。如果吴少微代张仁亶作表,也像魏征那样直言不讳,不但不符合张仁亶的身份,而且可能给张仁亶造成难以逆料的后果。吴少微的“九号”,魏征的“十思”,同样正气满纸,气势如虹,却又风格有别,令人叹为观止。下面全文引录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以供大家比较: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执役哉!应该看到,吴少微的散文,虽然力求跳出六朝骈文的窠臼,但仍然能找到骈文的蛛丝马迹。《进九鼎铭表》,句子四字居多,对偶句随处可见,如“群牧贡金,远方图牧”;“崇贯之器,金玉之鼎,镕首山,发脽上,列太庙,序明堂”;“御九州之美,顺四时之和”;“揄衍鸿休,昭振方统”;“尘八命之宠章,负中军之重任”。这种情况,《十思疏》里也有。《进九鼎铭表》之所以比较难懂,是因为里面典故较多;魏征《十思疏》则用典较少,所以较为易懂。但《十思疏》中,也有不少四字句、对偶句,同样可以看到六朝文风的影响。这是因为,两位作者都久受六朝文风的浸染,下笔之间,自然会留有痕迹。只有到了韩愈、柳宗元时,六朝文风的影响,才真的祛除殆尽。选录韩愈《获麟解》,以飨读者。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文风,同样具有“惯性”。一代文风的变革,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说,唐代“古文运动”,彻底推倒了六朝的浮靡文风;那么吴少微则用自己的写作实践,向六朝文风开出了第一枪。这一功绩,将永载史册。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5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