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优势 >> 明朝的监察制度缺陷导致了明朝党争
人都是有贪欲的,除了道德的约束之外更要有健全的法律约束,我记得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陈道明饰演的康熙上朝的时候说了一段话:我们这烂一点天下就烂一片。在封建王朝基本上是不存在现在的媒体监察和人民监察的,基本上只在于自身约束和职务上的约束,所以一个完善的监察制度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为是封建王朝,监察自然是不包括皇帝的,即使皇帝有错也只能诤谏,皇帝是否接受建议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不管历朝历代是否有皇帝无奈向大臣妥协,但是从法理上来讲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没有法侓规定必须要接受谁的建议,监察制度是为了维护皇权统治,维护皇帝的家天下的,所以自然不会包含皇帝,所以何以知世只是简单的说古代对于官员的监察。
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起源是比较早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而越发完备,其中以明朝的监察制度最为完备,是封建主义时期的巅峰。这是因为明朝的监察制度和其它朝代不同,它具有较高的独立性,作为检察机关越独立就越能够保持公正性。唐朝时检察机构叫作御史台,但是御史台的任用权掌握在丞相的手中,这也是明朝以前丞相权力大的原因之一,可以通过自己任命的监察机构官员来弹劾和自己政见不和的人,行政权和司法权掌握在丞相的手中就有可能成为打击异己的工具。宋朝时的御史台虽然直接由皇帝任命,但是御史台下辖的台院、察院等都隶属于御史台,而清朝也是类似的制度,六科和御史都隶属于都察院。
明朝不同的就是明朝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只是形式上受都察院节制,但是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往往可以撇开都察院而单独行动,六科给事中的独立性就更强了,虽然只是七品官但是权力很大,对比宋清就可以知道,当下属监察机构比较独立时,即使上级长官时奸臣或者被人控制,监察机构仍然能够比较好的运行下去。
《明史》卷七十四《职官三》:六科,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凡制敕宣行,大事覆奏,小事署而颁之;有失,封还执奏。凡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署付部,驳正其违误。
明朝各种事情没有这些科道给事中不能弹劾的,如在张居正夺情风波中万历让当时的礼部尚书张翰写一篇挽留张居正的文章张翰没有写,由此受到科道给事中的弹劾,万历一恼之下就让张翰回家了,同样的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有人弹劾张居正,张居正身为大明首辅,万历又全力支持他仍然会被弹劾也可以看出明朝的监察机关是比较独立的。
这些监察机构监察的是什么?
从中央到地方,行政、司法、军政、财政、祭祀、官员任免等等它们都可以进言,明朝的监察范围也是非常大的,甚至连思想不正也是属于监察范围的,并拥有风闻奏事、大事奏裁小事立决的权力,吏部对于官员的任职和罢免最后也要通过各科给事中,所以言官官位虽低但是权力却很大。
明朝监察机构是如何监察全国的
前面已经说到了中央部分,都察院就是核心,最高长官左右都御使和六部尚书并立,下有十三道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构成了中央的监察部分。地方上则以提刑按察使司为主,明太祖洪武九年,全国除北、南直隶外,设置了十三个布政使司,统称为十三省,每省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监察和司法,隶属于中央都察院,但是和六科一样也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组织,可以独立的行使权力,“地方上凡纠举官邪、刑名、诉讼等均为按察使司掌管”。
我们看电影中经常有八府巡按,或者各地的巡抚、总督都很威风,其实这些人都相当于中央都察院的特派专员,具有很大的权力,地方上官员平时在当地作威作福,但是巡抚作为中央特派员可以上达天听对地方官员弹劾,属于过江龙一样的人物,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
而其实明朝监察制度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厂卫,不过我认为这不属于政府组织,可以拿出来单说,在这里并不是我想讲的重点。在前文中也只能简单的了解下明朝的监察制度,可以看出是相当完备的,不过再好的制度还是要人来实施,明后期的这种监察制度对于明末的党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总会听到一种观点就是明亡于党争,那么这样的监察制度和党争有什么关系
普遍认为明朝党争是从万历国本之争开始的,后来演变为东林党与浙党、楚党等政党之间的争斗或者东林党与阉党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从万历年间开始一直到弘光朝廷灭亡才告一段落,内斗对于明朝的损失是极大的,精于内斗则不精于民政,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想着扳倒对方,想着给对方找点不痛快办事效率又怎么会高呢?而这些党争最有力的工具就是监察制度,它牵扯到官员的任免,可以随时的攻击你,如“不谨”或“浮躁”这两个词就可以作为言官攻击你的武器,大到贪赃枉法,小到穿错衣裳违了法度,都可以用,贪污几十万两是“不谨”,穿错了衣服也是,而且又有风闻奏事的权力,所以六科和监察御史都是各个党派拉拢的对象。
上文也说到了明朝监察制度中有一项优点就是都察院长官对于下属机构基本上只有名义上的管辖权,其实他们相对自由,但是有时候就是有优点就会有缺点,事情总有两面性,因为这种上级对于下级控制力不强所以会分成好几伙人,只顾党同伐异而不是真正的为了弹劾别人犯错了。
读假历史会毒害人的思想,何以知世主要写明史和南明史,觉得还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