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优势 >> 发挥派驻优势严格日常监督中央纪委国家监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李张光
本期嘉宾
师维河南省纪委监委驻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彭世斌重庆市纪委监委驻西南证券纪检监察组组长
李祚标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监委驻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纪检监察组组长
随着派驻机构改革不断深化,“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显著增强,监督效果不断提升。但不少地方纪委监委调研发现,一些派驻机构对驻在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监督顾虑较重,在日常监督中不同程度存在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导致本应直指问题红脸出汗的“面对面”监督,变作不痛不痒态度暧昧的“协商”。派驻机构如何解决这类问题,防止出现日常监督软弱无力现象?我们采访了部分纪委监委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
政治站位不高、职责定位不准、履职能力不足、监督手段单一,往往导致派驻监督底气不足
师维:出现不敢监督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是对“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理解不深入不全面。一是部分派驻机构对自身职责定位存在偏差。如斗争精神不足,参加党组会以建议代替监督意见。二是部分派驻机构强化监督的相关制度性规范还不够到位,缺乏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抓什么、怎么抓、抓得如何等尚在探索中。如有的派驻机构能力不足,监督抓不住重点、抓不到关键,导致监督浮在面上,流于形式。三是部分驻在单位党组(党委)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如少数单位党组(党委)还未习惯在监督的常态下开展工作,讨论研究“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不及时主动向纪检监察组报告。
彭世斌:之所以日常监督软弱无力,我认为一是自身学习、宣传引导不够。派驻机构干部对党中央精神要求、驻在单位相关工作业务知识一知半解,上把握不住中央政策法规,下摸不清驻在单位人员、权力、职能职责等情况,导致监督底气不足。在宣传引导方面,没有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树立“监督就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观念,导致主动接受监督意识不强。二是创新方式方法不够。不注重推动派驻监督与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贯通融合,对一把手权力运行情况的监督手段单一,导致不能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联动不够。与驻在单位党组(党委)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没有形成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贯通协调、协作互动的工作格局。
李祚标:导致不敢监督的主要原因有政治站位不高。一些派驻机构在“受谁领导、对谁负责”的问题上定位不准,没有厘清“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从“监督者”变成了单纯的“党组成员”角色;存在“老好人”思想。有的派驻机构干部在工作中瞻前顾后,热衷搞“左右逢源”,不愿得罪人、不敢较真碰硬,致使监督流于形式;一把手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有的一把手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不放心,有抵触监督的思想和情绪,以各种理由逃避、拒绝监督。
创新方式方法、完善体制机制,紧盯驻在单位“关键少数”,让日常监督严起来实起来
师维:我们在这几方面做了探索,一是突出政治监督。坚守“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职责定位,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二是健全机制保障。建立健全纪检监察组、驻在单位党组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健全规范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机制的意见》等12项配套制度,实现“两个责任”同频共振。三是聚焦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聚焦驻在单位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等“关键少数”和重点岗位,研判分析风险点。四是扎实开展常态提醒。针对廉政风险点,建立台账常态督查、跟踪落实,做到靠前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有效监督。
彭世斌:我们一是通过每月组织党委中心组党规党纪国法专题学习、及时通报反面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教育引导,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率先垂范,抓教育、守纪律、树形象。二是用“责任归位”促“责任到位”,定期对驻在单位9位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主体责任专题访谈,将访谈内容公布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