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发布时间:2023/8/7 14:28:00   

《虞美人》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罥晴空。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读此词,让我好像看见了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惟有游丝千丈胃晴空”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转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隐约的抑郁情怀。

叶梦得的梦里,我想多半的红颜,是他最爱的女子吧。读了这首词,让我想起了他一生里最灿烂的时候。一句“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叶梦得不知,千万年后的今天,风淡云稀,痴然不觉的誓言,已经抚面而来,幽静不变,吹乱了思绪也搅拌了心底的伤。

叶梦得是宋代词人,字少蕴,兼善诗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圣四年()登进士第,调丹徒尉。徽宗时官翰林学士。叶梦得的创作活动,以南渡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词不出传统题材,作风婉丽。

叶梦得不仅在学问上很有成就,在官场上也有一番作为。北宋朝廷南渡后,叶梦得被任命为江东安抚大使,并兼知建康府。

有宋人评叶梦得的词说:“味其词,婉丽绰有温李之风,晚岁落其华而实之。能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东坡之妙。”

宋人把他的前期词同温庭筠、李煜相比,后期词同苏轼、辛弃疾相比,这是经过世事后流露出来的沧桑。

《贺新郎·睡起流莺语》

叶梦得〔宋代〕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蘋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如许的夜晚,静悄悄的,此时的窗外,绿叶已经有了黄的痕迹,风里也有了清凉的身影,花落卷几层,染了尘土,香了风,谢下那妖艳的色彩。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眼看四周,一切都是如此的自然,没有声息。叶梦得这句“送孤鸿、目断千山阻”,只是用来弥补自己相思的苦,用希望温暖一下自己。

风微微吹,轻轻地,轻轻地坐在寂寞里,音乐袅袅似梦境,迷了红尘醉了眼,不想睁开。感觉空气中都回荡着幽幽的音,在记忆的风帆里乱了心田,慢慢合上双眼,暗潮涌动,暗香拂过?

关于这首词,还有来历,叶梦得为丹徒县尉的时候,郡守非常器重他,让他担任监察征税事务。

一天叶梦得去西津,西津河边有一座亭子,他凭栏远眺,看到江中有一座画舫,画舫上满载的是女子,小吏告诉他说这些女子都来自富贵之家。

他看见画舫要靠近水边,急忙躲避,一个穿着绚丽衣服的女子急忙下船来到亭中,问小吏说:“叶学士何在?”梦得不得已出来相见。

妇人见他便躬身垂拜自报说:“学士隽声满江表,妾乃真州歌姬也。”原来是一些风尘之人,追慕叶梦得到此。

自古佳人都是爱才子,后来诸多歌姬从船中取来美酒为叶梦得贺寿,笙歌曼舞,一片欢声笑语。叶梦得心情舒畅,在酒宴中作下了这首《贺新郎》词。

词中的意思是:在午睡初醒的时候,听到碎碎的莺声婉转,推开小窗,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帘栊上,一个人临窗看着院宅中静静的景。偶然发现原来是到了春暮了。花开花落无人知晓,这一切只是随风而舞的柳条,可是柳条依依,也是无人怜惜。

春去夏来,天气渐渐暖人了,想到被捐弃的团扇,经久不用,上面的鸾女图该是染尽纤尘了吧。乘鸾女系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想起那女子,此刻正在楼前凝眸眺望吧,他怅惘着,何时她会乘着兰舟前来相会呢。

可是隔着千山万水,她又如何前来。看着天上的征鸿,在天边渐行渐消,音书不来,让人黯然伤神。此中的烦恼。

杜秋娘也曾唱过这《金缕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但听了这曲子,真的能荡尽他心中的烦忧吗,恐怕只会引来更多的伤感吧!

看着灯火阑珊处,虽然难得见面,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声,是那样富有诗情画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叶梦得的多情,试问,人散黄昏后,何处凝眸,聆听清风的悄声细语,为挣扎的酸楚寻找解脱?谁能告诉我,心音叙者谁?词人痴心不改,还道相思!

谁在繁华的背后守候着多少的日夜,看着他人的绚丽,在时空的尽头,笑语盈盈,缱绻美丽和哀愁?谁在守候清冷的天地,任凭云深泪如雨,却只是傻傻地无语轻笑,淡然于风尘,爱恨情愁,潮涨潮落?“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叶梦得无法回答。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叶梦得〔宋代〕

小雨初回昨夜凉。绕篱新菊已催黄。碧空无际卷苍茫。

千里断鸿供远目,十年芳草挂愁肠。缓歌聊与送瑶觞。

低头垂看,叶梦得那清瘦的眼睛里覆盖着忧伤,宛如淡淡的烟雾,搅乱心绪。他的这份忧伤让我想起了纳兰。

思绪摇晃处,熟悉的身影,涤荡尽了相思的味道,淡淡的抹上了幽怒的感觉。轻拍一身梦的翅膀,在久存的渴望里低吟轻唱秦观的感叹,为自己洗去疲惫,为空虚增添一点青涩娇柔。

临窗而立,是谁让他如此安静,悄悄解开涟漪,冷香染袖,燃烧激情?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叶梦得〔宋代〕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一句“欲寄新声问采菱”加速了萧条凄凉的分别,寂寞似烟花,思念更醉人。

回首过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叶梦得也会感叹情为何物?

滚滚红尘,有悲才有欢,有爱才有情。组成许多许多的画面,绚烂的记忆,谁人不知,相逢要穿越多少年,才有了这相思的泪滴。

说爱他的女子很多,却还让他感觉到寂寞。叶梦得也茫然了。窗外的星光点点,风儿轻柔,谁会为了自己而卷帘试看,却手指在颤抖,心在无由的悲。忘了。忘了。真个是情殇难了。

抛下世俗,闭上双眼,叶梦得还是孤身一人。

叶梦得感觉几分凄凉沉淀,情殇难了伤重重。是落花汇集的呼唤,吐露情深的苦。又似那漂泊的魂,纠缠着月高云残的影,撕扯心的骨架,流淌出最无奈的血,黝黑黝黑。

都说:“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谁能做到呢?

情殇重重意难了,但花谢后的残,已经沉入尘,如今历史也已经成风尘,为什么就只留你还在原地等候,那昙花一现的凄楚?难道千古的悲剧,还没看透,都只是情过太重,思过太浓,缠绵太旧吗?

叶梦得受尽了情感上的伤害,告别以往的柔情蜜语,词风变得俊朗起来,国破家亡让叶梦得尝到了世事的艰辛,后期作品价值要高于前期作品: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宋代〕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读到此词觉得与欧阳修的那首《朝中措》很相像,“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还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嘉祐年间,欧阳修送好友刘原甫出守维扬,触景生情,回忆当年在平山堂上的见闻而作下此词。

叶梦得作这首词时是他第二次登上吴山西北卞山的绝顶亭。第一次来的时候正逢出任江东安抚使,正值壮年,而今告老还乡,岁月荏苒,让他平生了几分感慨,登高而望,遂吟出了此词。

隐没在重山间的亭台楼阁,笼罩在烟雾中,若明若暗,山顶中笑谈的声音回荡在山谷,幽邃空灵。可叹的是有了如此美景却无人来观赏。放眼望去,万里河山在一片烟雾的氤氲中,显得朦胧。

金兵的铁骑之声时常响起,北宋的半壁河山何时能复呢,他看不清未来,但是无时不刻又在作着天涯之想。虽然年已衰迈,但壮心仍是不减当年,他要学着快意的少年,对酒当歌,畅意人生,何必要像衰老之翁,了无生气地过着残生。

正如他在另外一首词《水调歌头》中说“岁将晚,容争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这些足以看出叶梦得的那颗老而弥坚的心。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叶梦得〔宋代〕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我们再看看叶梦得晚年的词,感觉到词落其华而实之,能于简淡时出雄杰,合处不减靖节、有东坡之妙。真如翁方纲所评:“深厚清隽,不失元祐诸贤矩鹱。”

高宗建炎二年()叶梦得授户部尚书,迁尚书左丞。绍兴元年()起为江东安抚大使,兼知建康府。八年授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总管四路漕计。十二年移知福州。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5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