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市场 >> 高科技沦为监控器,管理之余别忘了人性
近日,南京河西区域为环卫工配发一款手表,除了定位功能之外,工人们只要在原地停留休息20分钟以上,手表就会自动发出“加油”的报警声,提醒他们违规停留。
高科技本应该带来解放,却变成了挂在环卫工人们手上的“镣铐”,打扫干净却不能休息20分钟,沦为监控的高科技,让人寒心。
环卫工人们本是城市的“美容师”,正是他们起早贪黑日复一日的清扫,才有了城市每日的干净。按照原来的标准,环卫工人日常的打扫工作是以路面干净为标准,不管动作快慢,只要打扫干净就算是完成工作。而手环的引入是从时间上对他们工作的二次监督,通过让他们不停的走动,达到打扫卫生的目的。
那么,一直在走动就是在认真打扫卫生吗?领导一句“按照标准来做才会干净,不按照标准就是未知数”,看似是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统一管理,实际上却暴露了企业管理上的薄弱。
就算佩戴手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督促那些偷懒的环卫工人,但是如果他们真想偷懒,单单走来走去的移动,却比弯腰打扫卫生容易许多。领导坐在办公室打大屏幕前监督,也只能看到环卫工人是否在移动,是否离开工作区域,却看不到他们是否真的将路面打扫干净。
而那些本来就勤勤恳恳地扫卫生的环卫工人,他们的高效工作,提前完成任务,不仅换不来一句褒奖,换不来一句承认,却得到的是机器冷冰冰对他们不要休息的监控。这个手环的强制佩戴,让他们“寒了心”。
管理者能够将高科技引入到日常工作管理中,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不能紧跟时代,转换监管思维,不能及时调整僵化的理念,不利用科技让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反而仅仅成为自己偷懒的工具,这不仅暴露工作管理上滞后和低效,更是对高科技的滥用。
高科技的物力财力投入,本意是为了解放人,而不是将人异化变成动物。环卫工人们是劳动者,是工作者,不是屏幕上一个个移动的小红点,更不是不知疲惫的机器人。漠视人情,将人符号化,利用高科技对人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这不仅没有解放人类,倒把人类推向了冷漠的“新世界”。
如果以后的社会,高科技、高智能的社会已经成为必然,那么,我们应当思考的不仅仅是高科技如何使用的问题,更是人和机器如何和谐共处的问题。一个更现代,更高效的社会,不会让高科技简单沦为监控器,更不会因为高科技的使用,把人情淡薄,人心隔得更远,因为我们是人不是猪。高科技的存在应当是让每个人生活得更幸福,应当能够把城市变成一个安全、有序、和谐的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