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市场 >> 医药反腐迎年终大考院内院外严打已至
多地最新反腐文件发布,涉医药代表备案、院外购药“回扣”、弃用集采药等多方面。
01
接近尾声
医药反腐吹响密集号角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医疗机构不得允许未经备案的人员对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或者药事人员开展学术推广等相关活动,推进行贿受贿一起查,充分利用举报线索,及时将工作中发现的纠风线索移交纪检监察、司法部门,加快落实规纪法衔接。
上个月,辽宁省卫健委发布《关于辽宁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集中开展整治“红包”、回扣专项行动,加大监督检查、执纪执法力度,对违反行业纪律的医务人员,批评教育一批、通报处理一批、严肃清理一批,对顶风作案的坚决打击,绝不姑息。
与此同时,山西省药监局发布《关医院常态化开展治理院外购药吃“回扣”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医院外部、医院较近的“院边店”将成为重点被查对象。
随着医疗反腐持续纵深,探至细微,藏在医疗领域暗处的灰色地带不断被暴露在阳光下。针对药品、耗材招投标或采购环节利益输送的专项整治持续进行中,医生收受“红包”、弃用集采药、串换使用高值医用耗材等院内腐败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
业界普遍认为,近年来医疗反腐相关政策文件愈发密集,从地方卫健委到国家卫健委、从单部门到多部门联合发文、从院内剑指院外……医药反腐愈发严峻的态势彰显的是监管部门的决心。
02
院内回扣重拳
监管利剑时刻高悬
回顾早年的营销模式,“药品回扣”大行其道,药企通过额外的现金支付以换得医生多处方,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量,可谓简单粗暴。这样一来,有额外收入的医生自然大量开具相关药品,带金销售自然成了医药行业最常见的销售手段,药品回扣成为了医生和医药代表之间心照不宣的交易。
二十多年来,这股扰乱医药市场和就医环境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伴随歪风而来的是中国医药卫生系统的“蛀虫”丛生,医疗领域腐败涉及药品耗材、医保资金等方方面面,由此带来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医疗费用过快增长等问题,不仅破坏了行业发展秩序,而且加重了患者就医负担,公众吃不起药、看不起病的情况愈发严峻。
专家指出,医疗卫生系统专业性强,医院的“关键少数”在其领域深耕多年,往往集决策权和话语权于一身,容易形成个人势力、小圈子,这就导致了医疗机构药械采购操作权和决定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外部监督乏力,收受回扣、“明招暗定”等操作自然时有发生。
面对行贿腐败、医保骗保、带金销售等行为的巨大危害,监管部门“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正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斩断行贿者和受贿者利益链条,严厉惩治医疗领域腐败问题。
年9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