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市场 >> 国产巨型空间雷达首秀,直面太空威胁紧盯低
卫星之下,没有秘密!最近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电科首次展出了一款大型空间雷达——SLC-18空间监视目标有源相控阵雷达,堪称本次航展的雷达之最。它是专门面对空间目标的神器,为的是让客户免受低轨卫星的监视之累。
众所周知,随着低轨卫星的发展,情报搜集、战场侦察、甚至是察打一体的卫星已经成为部分国家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
面临诸如美国星链系统数以万计的低轨卫星环伺,一旦改变其宣称用途,根本没有秘密可言。为了防备别国卫星窥探,就必须建立自己的低轨卫星防御体系。
这些低轨卫星体积小,功能强,可灵活变轨,可以在短时间里调集资源面向热点地区,实现全方位的侦察任务。如果不能有效规避它们的监视,战场将向对方全面打开。
马斯克的星链卫星就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通信等重要角色,凭借低轨卫星优势,还可以被更多的赋能。
五角大楼提出的NDSA“国防空间架构分层轨道卫星星座”就包括运行在不同轨道上的大批卫星。按照美军规划,未来5年内,将发射多达颗该系列卫星。
所有各国在应对卫星威胁方面都在大量投入,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掌握过界卫星轨道信息,重要活动时进行规避;第二,识别有威胁卫星,做好防御准备。
无论哪种方法都离不开对在轨卫星的定位和识别,虽然有些低轨道卫星都已经公开轨道信息,但是难免会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更有可能秘而不宣地发射卫星。
因此,如何快速地建立功能完善的地基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包含用于无遗漏监视的普测设备、用于高精度定轨的精测设备和用于目标分辨识别的多类设备。但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要在短期内形成完善的空间目标监视体系显然是不现实的。
为了满足这些国家的需求,我们推出了应对方案,同时充分地考虑了经济性和适用性,推出了专门侦测公里以上目标的P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以便于覆盖巨大的低轨卫星目标。
之所以采用P波段,而非L波段,就是为了减少功耗,降低成本,虽然探测精度有所降低,但是可以使用算法来弥补。
P波段还有自己一些特有的优势,因为波长比较长,不容易被大气层吸收,因此在大气中传播信号衰减比较小,十分适合低轨目标的识别。
P波段属于米波,反隐身效果比较好,因此SLC-18具备了全天候、多目标、大范围搜索能力,配备的专用算法,可以实现快速的轨道识别跟踪能力。
客户可以自己扫描太空,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准确识别卫星,计划好卫星轨道以及过境时间等等信息。还能自动识别后发给协同装备,以便于进行下一步处置。
另外,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客户快速布局。
总体来说,SLC-18雷达能够发现低轨卫星,还能够把低轨卫星的活动弄得一清二楚,低轨卫星从SLC-18雷达探测区域经过,简直就是在“裸奔”。
自古以来“长矛和盾牌”相生相克,SLC-18作为“中东双11”的经济适用产品,无疑是面对客户痛点设计的针对性典型产品。
虽然它不是最先进的,但是它够实惠,充分考虑用户投入和产出的需求,这也是我们以后出口型装备必须要面对的一件事情:你可以不是最先进,但是一定要实用,毕竟不是每家地底下都是石油。
如果配备了SLC-18,那么可以自动追踪星链卫星,无论是几千颗,还是几万颗,相关信息都在自己的数据库里,还能自动计算出空闲时间和空间,或者联动激光、干扰设备等等,这样的“千里眼”怎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