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医院设备招标内幕量身定制式医疗购销隐

发布时间:2022/12/31 14:36:24   

疗购销领域长期存在畸形的利益关系,“定制式”招标、“明码标价”的回扣屡屡被爆出。多板斧子砍向医疗腐败顽疾,隐秘利益链条将瓦解。

严查医疗设备“定制式”招标

中纪委发布《漫画说纪|检验科的萝卜坑采购》,以漫画形式揭露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定制式」招标内幕,直指医疗购销领域腐败问题

老李原来是A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检验科主任。通过一个朋友,他认识了一位医疗设备耗材代理商张某。老李向张先生暗示,他的检验中心需要购置一台高精度病毒载量分析仪,但由于资金不足一直未能购置。张先生明白了,马上表示要提供一件设备给检验中心使用。

一年后,A市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启动了病毒载量分析仪的招标。为了中标张先生事先提供的仪器,老李根据这台设备的参数进行了招标公告,并“指导”张先生制作了招标文件。在老李的运作下,张某的公司成功中标,张某给了老李8万元,以表谢意。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老李遵循同样的模式,“定制”了招标文件,帮助张先生的公司多次中标,共收取了,元的感谢费。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的老李,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违纪违法问题会因为张某的调查而浮出水面。某市纪委、监察委员会对老李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最终,老李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涉案款物被追缴,涉嫌受贿罪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漫画最后指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日常监督和专项治理,查处医药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督促医药行业主管部门查找药品设备采购、项目招投标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漏洞,健全风险防控规章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以上漫画中的故事,准确地再现了医药购销领域中隐藏的环节。大型医疗设备单价偏高。为了抑制权力的寻租空间,采购往往需要公开招标。有的供应商“打通”了医疗机构的院长、秘书、科室主任等关键采购数字,把“量身定做”的设备参数放在招标文件上。

近年来,中纪委多次下发文件,直指医药购销腐败问题。相关案件一个接一个地查个水落石出,过去隐藏的利益链条越来越难以掩盖。

全面核对进货清单,堵塞购销漏洞。

在医药购销过程中,有许多“量身定做”的招标,而一些公开的案例揭示了传递灰色利益的更具体的方式。

中国政府裁判文书网站公布的刑事裁定书显示,被告人医院采购医疗设备的信息后,医院设备科科长的刘某取得联系。刘主任将设备采购流程、医院评估标准和原则、医院比选特点等重点信息告知李主任,使李医院医院需求论证会上脱颖而出。

事后,刘某通知李某,他需要经过政府的公开招标,才能确定最终的项目中标人,李某表示,中标后会“感谢”刘某。医院根据李某提供的某品牌病床的产品参数编制招标文件,并在网上进行公开招标。李代表公司中标后,给了刘,元现金。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表文章《量身定做的招标》。其中提到,四川省攀枝花市妇幼保健院特检科原主任吴某,利用特检科主任的职务便利,向医院设备科提交采购需求。相关技术参数,量身定做的招标条件。据悉,吴某在医疗设备采购招标中为多名医疗设备销售人员谋取利益,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元。

中纪委在一篇文章中谈到,桂林市纪委监委通过查采购清单、查药品清单、查工程项目清单、看利润空间的“三查一看”方式对市直7家医院进行全面排查,医院领导干部在工程承揽、医疗设备采购、药品采购中以权谋私等多个问题,依法留置了5家医院11名领导干部。

过去,医疗领域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为“定制化”招标提供了保护伞。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据中纪委披露,一位相关案件调查人员介绍,“大型医疗设备单价高,大家都盯着看。用的只是几个知名品牌,而且参数要求非常明显,即使是懂行的人也能一眼就猜出来。谁中标了。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定制化”的竞标保护伞也将被撕裂。

多省出击建立医疗器械采购“黑名单”。

药品、医疗设备和消耗品供应商的非法利益输送成本正在增加。

在查处云医院原副院长马某严重违纪违法案中,云南省纪委监委不仅细查马某以医疗设备、药品、耗材采购准入资格为筹码,长期与相关药商结成利益同盟的事实情况,还对案件涉及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供应商数十人进行同步查处,并对其中行贿数额大、屡教屡犯、拒不配合调查的8名医药企业高管行贿人采取留置措施。

中央纪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收行贿同步查处工作的意见》,提出组织研究行贿人市场准入、资格限制等问题,探索对行贿人实行“黑名单”制度。

地方一级正在通过市场准入和其他方面限制药品买卖中非法利益的转移。

据了解,医院已取消违规供应商64家,涉及年销售额超过3.58亿元。同时,建立了违规供应商处罚制度,将20家违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宣布永久停止合作,延期付款两年。涉及的供应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医院自行组织的招标采购。

安徽省卫生计生委近日明确,省内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药品集中采购时,应查询在安徽省政务网站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上公布的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对一次列入我省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和五年内二次及以上列入其他省(区、市)商业贿赂不良记录的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其代理人,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在不良记录名单公布后2年内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购入其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用设备,原签订的购销合同终止。

此外,不少省份还建立了行贿者“黑名单”数据库。

如,陕西省建立了省级行贿人数据库,将“追捕”有行贿行为的领导干部、企业和个人纳入“黑名单”,并实行动态台账管理。

海南省纪委监察厅协调全省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收集了2008年以来全省所有受贿犯罪案件的判决书、起诉书、抗诉书、结案报告等法律文书4000多件。万人次,为建立行贿人“黑名单”信息查询系统提供了基本保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