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作为监察系统的核心内容,弹劾制度为维持唐

发布时间:2023/2/1 22:03:21   

作为古代封建王朝监察系统的核心内容,弹劾制度为维持唐朝政权的正常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历了前朝的多次变革,弹劾制度发展至唐朝已趋于成熟化和专业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立的制度体系,不仅有专属的弹劾机构,弹劾官员也拥有了一定的独立弹劾权,并受皇帝直接领导,不受其他官员和中央机构的干涉。

同时,唐朝也形成了一套弹劾制度运行的具体程序,从提出弹劾、填写奏状乃至进状,各个环节皆有规定可依。本文拟从唐朝弹劾程序的变动来分析其对弹劾权、监察权产生的影响,并引发对弹劾制度本身的思考。唐朝的弹劾制度与弹劾程序日本学者池田温曾说:“传统中国官僚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监察制度的发达。在汉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唐代御史台组织与机能的完备是其典型代表。”唐朝的监察制度在经历了前朝的发展后,形成了一套从上至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体系,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弹劾制度。唐朝弹劾制度的主要内容经历了秦汉时期的草创,弹劾制度在唐朝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承袭了前朝旧制,同时也对弹劾机构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并形成了弹劾的具体规则及固定的弹劾文书制度,成为唐朝监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御史台是唐朝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同时也是弹劾机关,在净化官僚风气、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御史台机构中,御史大夫仍为最高长官,总领全国监察工作,掌“邦国行宪典章之政令”,且不再协理行政事务。御史中丞为副长官,协助御史大夫处理台内事务。在御史大夫和中丞之下有三类御史,分别是台院侍御史、殿院侍御史、察院监察御史,这三类御史各有分工,执掌分明,形成了严密的监督网。其中,台院侍御史负责纠举百官,受理御史提出的弹劾案件及台内日常行政事务;殿中侍御史掌“殿庭供奉之仪,京畿诸州兵皆隶焉”,即以百官班序和军队为主要监察对象;察院监察御史则掌六察之务,对尚书省六部进行监察纠举,还可巡按州县,察狱讼、军戎、祭祀、太府出纳等。

从以上论述可看出,这三类御史的职权和弹劾对象都略有不同,且各有侧重。职务最为繁杂的当属台院侍御史,不仅有弹劾权,还与殿院侍御史一同掌推鞫刑狱等司法监察的职能,由此可见其职权的重要性。《通典》载“凡侍御史之列,不出累月即迁登南省,故号为‘南床百日’”,台院侍御史职权的重要性从其升迁之迅速也可窥知一二。此外,察院监察御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角色,其职权范围之广也是其他两类御史不可比拟的,从尚书省六部到地方州县官僚莫不在其弹劾范围之内。还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三类御史的职权虽略有差别,但都拥有监察百官、纠弹不法的弹劾权。唐朝的弹劾程序唐朝的弹劾体系中不仅设置了专职的机构和官员,也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程序。具体而言,御史弹劾的程序主要分为四个环节:提出弹劾、填写奏状、进状、裁决弹劾。

提出弹劾,主要是御史根据察访结果或百姓诉状准备对涉事官员的不法事实进行弹劾。填写奏状,即无论是面参还是封章奏劾,御史弹劾的对象、内容等都要形成一个书面文件,方可呈给皇帝批阅。进状,即奏状由御史之手上达皇帝批阅的过程,一般而言,御史奏章可不复白于御史大夫,直达御前。裁决弹劾,即对于弹劾的处理。通常有以下几种结果:其一是皇帝确认弹章所指为实,直接处罚被劾者;其二是皇帝认为弹劾不当,予以否决,甚至对弹劾者斥责论罪;其三是皇帝认为证据不足,移付司法机关继续审理。这一系列的环节不仅为御史实施弹劾提供了明确的路径,也为御史弹劾权的规范运作提供了依据。唐朝初年,御史台并未有受理诉讼的制度,百姓直接将诉状上报至御史台,三类御史皆可受理诉状,这成为御史获得官员违法事实的重要来源之一。

唐高宗永徽年间,专设受事御史,负责受理诉状事件,御史台受理诉状逐渐成为定制。武后临朝称制时期,御史台更名为左、右肃政御史台,在官员编制、职能分配等方面更是发生了重大变动,受理诉状也有了新的方式。垂拱二年(年),武则天命人置铜匦于朝堂,一匦四口,分隔四室,接受各类信件,其一用于自荐和进献农业计划,其二用于言朝政之得失,其三供有冤抑者伸冤诉苦,其四则言天象变化及密谋。同时并派谏议大夫、补阙、拾遗、御史中丞等官员专门负责处理匦中信件。这一举措为御史弹劾官员提供了更有力的保证。此外,武则天还效仿上古时期的做法,于朝堂置登闻鼓和肺石,“其有搥鼓石者,令御史受状为奏”。当然,这种特殊的受理诉状制度也只在武则天为帝年间存在,玄宗开元年间,御史受理诉状的制度便回归到了高宗时期的做法。风闻奏事也是武周时期受理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变化。

作为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举报方式之一,风闻奏事在魏晋时期业已存在,御史可据传言奏事,无需署名,即使查证后并无此事,御史也不必承担责任。唐朝沿袭了允许御史和谏官风闻举劾、言事的做法,但同时十分重视对事实的核查,凡属欺诈妄言者,必须要受到一定的惩罚。武周时期却除外,不仅允许谏官风闻言事,且不要求核查事实,还鼓励告密。若告密者所言属实,还会破例授予官职;即使查无实据,也不会问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2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