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介绍 >> 乡科级苏轼被王安石火箭式提拔为厅局级,苏
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写道:
“(王)安石不悦,命(苏轼)权开封府推官,将困之以事。”相信所有读者读到苏辙这段话,都会有一个最直观的理解,王安石安排苏轼担任“开封府推官”,这是在刻意打压苏轼。
但是,同一件事,在苏轼自己笔下,却是另一番景象。
“议者以为有宰相器,召还为开封府推官。”这段话出自苏轼撰写的《富郑公弼显忠尚德之碑》,富郑公,即富弼,范仲淹门生,晏殊女婿,北宋名臣,仁宗朝宰相,苏轼显然将富弼担任“开封府推官”视为朝廷的有意栽培。
因为富弼有“宰相器”,所以,才特意将富弼从地方召回京城,担任“开封府推官”。
这样一来,就至少存在两个疑问:
其一,“开封府推官”是个什么样的官?
其二,以苏轼的“资序”,也就是资格,担任“开封府推官”是否属于降级任用吗?
对于第二个问题,仅举一例:
太宗至道元年八月,兵部郎中乔维岳兼左谕德,水部郎中杨砺兼右谕德,司封员外郎、直昭文馆夏侯峤兼中舍,并为开封府推官。简单来说,宋太宗任命以上三人,并为“开封府推官”,而这三人的本官分别为兵部郎中、水部郎中、司封员外郎,也就是北宋颇为人所重的“郎官”。
同样据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苏轼寄禄官止于“朝奉郎”,按照文散官阶,仅为“正六品上”,担任“开封府推官”时,仅为殿中丞,按照当时的迁转顺序,殿中丞—左/右司谏(需特旨才可以)—起居郎/起居舍人—兵部员外郎(《宋史·职官九》),而兵部郎中更在员外郎之上。
换句话说,以苏轼当时的本官(殿中丞),至少还要再爬升四阶,才能和以上三人平级,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一个乡科级正职干部,直接被安排了厅局级副职,这才是苏轼正式工作的第八个年头,你还觉得苏轼亏吗?这得是多大的便宜啊?
也许,在苏辙看来,“开封府推官”相当于州府判官,再高也属于副职。
那么,“开封府推官”究竟是什么官呢?“开封府推官”仅次于“开封府判官”,元丰改制后为从六品,而“开封府判官”号称“京府首僚”,因此,“开封府推官”可以视为京城第三把手,绝对炙手可热。
不妨,再举一例,元祐三年九月
己酉,龙图阁直学士、刑部侍郎吕公孺权知开封府,朝奉郎、监察御史杨康国权发遣开封府推官。(刘安世十月疏云:康国以执政瓜葛之戚,移府推。)杨国宝是谁?是吕公著和吕公孺兄弟的外甥,这一时期,吕公著是宰相,吕公孺权知开封府,而且,杨国宝此时已是朝奉郎,而朝奉郎是苏轼一生寄禄官的最高级别,而且,苏轼还要熬很多年,才能到达这个级别,但杨国宝已经和苏轼最高级时同级别,而且是宰相和首都市长的外甥,被授予“开封府推官”,还被刘安世攻击,说杨国宝是因为宰相的外甥才捞到这个位置的。
您还觉得苏轼亏吗?还认为是王安石打压苏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