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资源 >> 清风头条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座谈会
7月21日,全市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利用晚上时间召开了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座谈会,市纪委监委部分班子成员参加会议。11名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围绕“如何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监督质效”,结合个人学习和工作经历,谈做法、说困惑、提建议。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看看他们都有怎样的思考和行动吧!
慈利县洞溪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吴友权
我们将每件信访问题都当成案件来调查,努力还原事实真相,加强与举报人沟通交流,及时反馈调查进度,避免调查期间的越级访和重复访。发挥村级纪检监督力量,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本地区党员及行使公权力人员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化解苗头性信访问题。对本村两委成员落实坐班制度、正确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对村委执行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制度和工程项目建设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等事项进行监督,充分发挥村级监督“前哨”作用。
慈利县三合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王燕
落实责任抓延伸。乡镇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坚持做到“三同三管”,将责任延伸至部门、村(社区)中的每一位干部、每一名党员。注重预防抓教育。将纪委书记组织学习党纪法规固定为周例会第一个议程,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对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及时进行谈心谈话、提醒函询,通过“红脸出汗”提醒其“不能为”。深入基层抓信访。建立干部“下访”工作制度,要求联村干部主动到联村包片区域,对重点上访对象、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等进行调查走访,落实“五个一”“五包”制度,把信访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慈利县象市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李燕
探索“象市模式”再升级,制定出台了《村级财务管理“象市模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监管流程》和《慈利县象市镇村(居)基层组织食堂管理制度》。通过“互联网+监督”平台将村级财务“晒”在阳光下,进一步提高线上线下有机联动效率,将“不能腐”监督前移,让微腐败无空子可钻,着力构建廉政风险防控常态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象市模式”这一基层群众监督、管理的“利器”,引导群众破除奢侈浪费、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营造浓厚的清廉文化氛围,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桑植县澧源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王攀
编印澧源镇村级纪检员工作指南,涵盖设置村社区纪检员的意义、依据、目的、条件和九项职责等内容。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群,将全镇20个村(社区)的纪检员、书记、副书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以及从事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纳入到该群进行管理,广泛开展党纪法规学习宣传。注重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村社区纪检员的工作水平,通过手把手的指导,一批村社区纪检员均能自主开展工作,能配合完成上级纪委在本辖区内开展的信访处置等工作。
桑植县上洞街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郭亚萍
聚焦7个村党组织“关键少数”,开展一年一次“敲门话廉洁”家访活动,赠送“廉政大礼包”,即《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廉洁提醒卡》。用活“互联网+监督”、7个村级监督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