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资源 >> 十大实事惠民生政务便捷工程深化一网
3月9日,市民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记者王媛媛摄)
新疆网讯(记者王媛媛)“政务便捷工程”是年乌鲁木齐民生建设十大实事之一。乌鲁木齐计划年内建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市、区(县)、片区(乡镇)、社区(村)四级全覆盖的政务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目前,乌鲁木齐正在全力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运行,做好“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服务。同时深化“一网通办”、推进“一站式”服务,推动更多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政务事项应进必进
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是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的目标之一。
从“进百家门,办百件事”到“进一家门,办百件事”;从“多头办理”到“一窗办理”;从“线下办理”到“一网通办”……围绕“便民便企、提速增效”目标,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可办事项由年的余项增加到现在的余项。市、区(县)两级部门发布“最多跑一次”事项项,可以实现90%的事项逐步向不见面审批迈进。
近年来,乌鲁木齐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不断提升市政务服务大厅办事能力和水平。今年又有7个市级部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目前市级38个具有行政审批权限部门全部进驻,部门进驻率%、事项进驻率95%。
水磨沟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已全面进驻市政务服务大厅一楼A区,设置办事窗口46个,基本满足水磨沟区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
3月3日,市民张一天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了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本来是办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的,发现这又增加了许多窗口,像驾驶证期满换证业务也能办理,很方便,一个地方就能把要办的事情全部办结了。”
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古金龙说,按照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今年市级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都要进驻到位,全面提升“一站式”服务功能。
对标梳理“瘦身改革”
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是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的关键。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受理窗口,市民张琴正在办理相关业务。她说,以前办一项工程项目,需要在十几个部门跑趟,现在到一个窗口办理就行。
目前,乌鲁木齐工程建设项目统一受理窗口按照“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审批业务流程,实现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
新疆碧桂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报建总监马冰洁也是“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改革的受益者。她说,年公司项目从获取土地到拿上工程规划许可证平均32天,比年缩短了55天。
古金龙说,今年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将在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并对标先进城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效、减跑动次数”工作,深入推进各级政务服务部门继续优化再造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办事指南、办事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为建设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期,通过两轮次对市、区(县)两级个政务服务部门、个事项、个办事指南要素的人工核查工作,修正完善不达标要素余条。
对很多企业来说,一个项目全流程涉及的主要审批环节至少有十几个。“层层过堂”会审,自然耗时耗力。
如何让项目审批流程加速?作为破题之举,乌鲁木齐政务服务今年还将在“通”字上下功夫,打通“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推进数据共享共用,加速服务流程再造,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真正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政务服务平台。
完善“好差评”制度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电子监察室内,一面巨大的显示屏上,组合画面不停地跳转。只要用鼠标点击其所在的视频,大厅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工作作风好坏,办事效率高低,尤其是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都可以通过电子监察系统予以监察。今年,乌鲁木齐还将片区(乡镇)、社区(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覆盖、全过程动态监察。
3月4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建设局(人防办)窗口,新疆师范大学基建处办事人员柯飞办理完施工许可证业务后,在电子评价器上点了“非常满意”。
柯飞说:“以前都要带各种原件,起码要背一个包,现在都在网上传完资料,直接带U盘过来就可以了,即来即办非常方便。”工作人员刘小琪说:“办事人员的评价既是激励,也是监督自己更好地工作。”
在市政务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内,有两块触摸大屏实时显示着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的具体数据。数据“画像”画出工作梗阻点,将企业群众的评价信息全部联通归集汇总到乌鲁木齐市政务服务“好差评”数据后台,自动生成“好差评”排名并直观体现。
以评促改,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堵点,目前,乌鲁木齐通过建立“好差评”评价-反馈-整改-监督全流程闭环工作机制,倒逼部门单位和机关干部转作风、强能力、优服务、提效能,更好推动乌鲁木齐经济高质量发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