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资源 >> 因为没重视新冠二次感染,中招才发现3个
如果说去年底的新冠感染高峰是“海啸”般的传播,不少人稀里糊涂就中招了,那么现在慢慢增多的新冠二次感染病例,是“轻浪拍岸”,让人忽视它一直低水平传播、已在局部高发的事实。
因为早在今年初就有专家提醒:5、6月份可能会新冠“二次拜访”,但通过新冠二次感染经历,有3个“没想到”更为深刻:
因为没重视新冠二次感染,中招才发现3个“没想到”,比较意外
第一个“没想到”:第二次感染的症状可能会更轻
这是因为在第一次感染后,人体的免疫系统已经产生了对病毒的免疫反应,并形成了抗体,当再次感染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速地启动免疫反应,迅速清除病毒,从而减轻症状的程度。
此外,病毒可能在第二次感染时会发生一些变异,导致其变得不太具有传染性或致病性。
第二个“没想到”:病症最重和最长的是咳嗽
咳嗽是新冠感染的标配,一般在高烧后出现,咳嗽伴有白痰和黄痰通常在一周后缓解。
但新冠二次感染咳嗽是比较早出现的症状,在阳转阴后一直没有消失,且随时随地咳出来,有时睡前或半夜能把人咳醒。
第三个“没想到”:根本还是免疫力靠得住
据北京疾控发文介绍,二次感染的发生概率主要与人体免疫水平和病毒株变异有关。抗体等免疫反应指标越高,病毒株变异越小,二次感染的发生率越低。当前研究显示,相较于早期变异株,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要略高。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主要是指身体抵抗细菌或病毒等感染的能力。它就像是身体的“安保军队”,分布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重要端口,时刻监察着外来危险的侵入。
总体来说,只要提高免疫力,及时筑起健康防线,短时间内发生新冠病毒二次感染的概率还是比较低的。
面对新冠二次感染,这些人群是重点防控群体
目前,仍然有不少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未阳人”,这部分人群比较少,可能只占总人口的10%或者更低,最多也不超过30%,但这类人群是高度易感的。
如果他们不打疫苗很可能就会中招,所以这部分群体要加强疫苗接种。“对于那些健康的非高危人群,第四针可以视情况自愿接种,他们经历一次自然感染获得的免疫力会更强,而且也不会出现严重的症状。”
老年人也是疫情防控的重点群体,在医疗资源还足够的情况下,应该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