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自韶关市被列为全省首批碳中和试点市以来,乳源瑶族自治县立足生态优势,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研究制定“双碳”实现路径、加大与研究院合作交流、探索生态资产金融化,主动谋划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园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着眼“双碳”目标,技术改造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为积极响应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年前达到峰值,力争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乳源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严格按照韶关市节能“双控”目标要求,重点围绕工业、住建、交通等领域,共督促15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淘汰不符合能效指标的落后产能企业7家。推动个项目通过技改实现节能降耗。争取获得国家绿色工厂称号企业3家、清洁生产企业10家。

近几年,乳源为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严把项目引进“关口”,严禁高能耗低产值项目“落地”,积极引进高投资高产值、低能耗低排放的“两高两低”项目。项目建设前,要求能耗超过吨标煤或万度电每年的项目必须取得节能审查批复,未获得批复的不得建设,已建设的不得投产。同时常态化把年用能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纳入广东省在线监测系统。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优化和倒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实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企业转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化工企业,在‘双碳’转型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所以我们在强化企业用能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过程中,也持续加大了对企业的节能监察、节能审计力度,并且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潜力进行了科学分析,引导企业采用先进节能技术,以提升企业技改水平。”该县发改局局长欧先凤介绍。

今年5月,乳源东阳光电化厂开展了先进电化材料生产系统综合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新增设备推进厂区内生产系统整体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建成后,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将减少0多吨标准煤,实现年节约和新增发电量多万千瓦时,年节约和余热回收蒸汽量近5万吨。在乳源,对自身项目积极进行节能降碳技术改造的企业还有很多,该县发改局以政策为依托积极引导,企业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为该县“双碳”工作的推进注入了强大动力。

着眼新能源,“风”“光”聚“电”助推绿色发展

乳源位于广东省西北部、韶关市西部,地处中亚热带山地,溶蚀高原地貌显著,境内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几年,乳源乘势而上,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水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大布玥阳2万千瓦光伏项目和塘头水电站2万千瓦项目均已并网发电,南坑顶兆瓦风电项目、乳源尖峰笔兆瓦风电项目、必背镇横溪抽水蓄能项目正加速推进。

7月21日,该县举行了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项目签约暨开工仪式,该县人民政府与国电投长江生态能源有限公司和广东大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项目初期计划总规模60MW,建成后每年可发电万千瓦时。该项目的成功签约和启动,是乳源抢抓双碳政策机遇,打造新能源产业的有效举措,对完善光伏产业链、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成为了乳源打造新能源产业链、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新起点。

近年来,大布镇是乳源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战场。该县依托大布镇优越的风光资源大力建设风力发电项目,不断壮大绿色经济,同时还积极引导企业借助风力发电项目发展风电观光旅游。据了解,大布一期、二期风电场项目均已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MW,项目总投资14.5亿元,年发电产值约2.5亿元,每年平均缴纳税收约0万元,有效实现了二氧化碳减排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着眼新路子,打造“生态银行”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作为拥有约万亩林地的生态资源大县,乳源以实际行动深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积极开发林业碳汇,全面盘活林业生态资源,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互促双赢碳汇功能,瞄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推进生态资源资产价值化。

近年来,乳源积极推进省级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备案及碳交易,其中该县的大布镇钨连村委、洛阳镇双坪村委、东坪镇下寨村委和方武村委这4个村委核证减排量合计吨,并顺利完成交易,成交单价38.69元/吨,合计成交额.8万元,实现了“点绿成金”。“随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开通,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增加了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村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意愿也更强了,这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助推器。”洛阳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该县企业广东宝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山茶油在今年成为了广东省首个碳中和食品,也是全国首个山茶油碳中和产品,意味着该企业走出了一条在保护生态和加快经济的互动双赢路径,成为绿色发展乳源样板。

“要准确把握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重点,紧密结合乳源实际,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全国全省全市目标一致、步调协同。”县委书记陈大川表示,未来,该县将全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稳步调整能源结构,积极拓展能源消费空间,健全完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确保新能源、清洁能源占比稳步提升,加快资源转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确保“双碳”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范永敬

林远明

范永敬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72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