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介绍 >> 中国唯一垄断美国市场的科技公司是怎么成为
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有投资机构正在推介大疆股权融资项目,并透露有香港上市计划。记者向大疆求证得到了否定:“内部尚未收到上市消息。”作为全球最大的民用无人机生产商,从年创立至今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消费群体涵盖了欧美国家、亚非拉地区的个人航拍爱好者、森林消防、高压电路巡检、交通系统、维和等方面,大疆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无人机企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疆能够在美国本土实现科技垄断,大疆又是如何成长成如今的模样?
故事还要从年说起,创始人汪滔由于从小的兴趣使然,带着两位同学前往深圳创立大疆公司,希望整合香港的研发实力和深圳的制造能力,将其研发的新一代遥控直升机投入商业运作中。
刚刚起步的大疆并不如后来在国际市场上叱咤风云那般,在技术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抖动问题,而汪滔的应对方式则是追求极致的细节,例如螺丝的松紧程度都被告知几个手指头拧到什么样的感觉为止。由于大量细节当时无法量化,局限于工具等方面,螺丝松动需要加胶来固定,但要拆下来就会很费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汪滔买来不同强度的螺丝胶,根据拆卸频率分别上胶,就在这种近乎苛刻的实验研发中,大疆逐渐积累了技术。
创业之初,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一直亏损,最艰难时账面上仅有2万元,一时间濒临倒闭,这时汪滔开始调整销售策略,将整个的机器拆分成机架、平衡翼、电池、遥控器等等部件,通过国内外航模爱好者网站的渠道将产品零件图片、视频与售卖信息发布在上面,收到了大量的网络订单,大疆度过了倒闭危机后,汪滔的好友陆地也向大疆慷慨解囊投资了大约50万元。
到了年大疆月销售额达几十万解决了生存问题,同年汪滔的母校香港科技大学向大疆公司投资万人民币。从此,大疆进入了快车道。年在印第安纳州曼西市举办的无线电遥控直升机大会上,汪滔结识了科林·奎恩并在同年8月邀请加入北美分公司,担任运营总经理,占据分公司48%的股份。
科林为大疆带来那句闻名世界的slogan:“未来无所不能”,并利用人脉资源在脸书等社交媒体上大肆宣传禅思和Phantom,将大疆的用户群体扩展至普通大众,一时间大疆在美国名声大噪。此外,科林还为大疆与GoPro的合作牵线搭桥,但由于其擅自承诺GoPro拿走三分之二的利润,由此为导火索双方不欢而散。
年年底,汪滔将北美分公司员工电邮账户全部锁定,解散大部分员工,所有北美客户订单重定向至中国总部。也正是这个时间点上,大疆开始真正打入美国市场,并在与3DRobotics的竞争中,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直接将对手打到退出行业,而其他竞品如GoPro旗下的推出的无人机Karma也因为飞行途中会突然断电坠机等问题,只能召回全部产品,并宣布退出无人机领域,自此大疆成功成为无人机行业的头部企业。
据有关统计,年美国至少10家涉及铁路、媒体、农业、教育、执法等领域的美国大型企业,已经使用大疆的产品,广泛用于地理测量、检查基础设施,监察以及检测有害物质。截止年3月,全美有超过个警察部门都在使用大疆无人机;根据巴德学院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全美50个州都拥有无人机,其中90%由大疆制造。尽管美国不断对大疆施压,但也没有将大疆列入实体清单。
那么这个被竞争对手称为“拥有全球市场,难以打败”的大疆究竟是如何独占鳌头的呢?大体上有三点原因,其一是大疆自创立以来注重的技术驱动,大疆在无人机航拍中稳定悬停、自主飞行与高精度云台三大核心领域一直占据领先地位,与其每年引入高精尖人才,投入二、三十亿的研究经费是分不开的。毕马威发布的《年科技行业创新调查报告》中显示,大疆排在全球第四位,只在亚马逊、苹果、阿里之后,甚至超过了谷歌微软,其科技创新属性受到了国际认可。
此外大疆还实行了专利申请战略作为品牌的技术壁垒,从8年到年,大疆累计申请无人机相关的专利达到多项。其中多项是公开专利,项是国家专利,还在美国申请了70多组专利,其中17组已经获得授权。也就是说大疆构筑了无人机领域谁都无法绕过的技术壁垒,任何想做无人机的公司,都要有大疆公司的专利许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上大疆也颇为高瞻远瞩,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垂直化的生产线与代工厂,所有产品的组装生产均在深圳完成,原材料方面制造无人机所需要的碳纤维、特种塑料、锂电池、磁性材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大疆在深圳、成都等地都配套齐全,做到了产品供应链的全部自给,这就让低成本成为了强有力的竞争武器。
其二就是大疆的生态体系的品牌战略,在定位上大疆不仅仅只是无人机品牌,而是致力于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开拓者这一目标而展开,即成为影像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这就让大疆在稳定的云台技术及飞行影像解决方案上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从而产生了围绕的一整个生态系统的构建,在此基础上其他如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领域也将拥有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一点就是大疆的市场营销与公关,大疆在洛杉矶拥有一个创意团队专门负责市场营销,而纽约办公室负责处理公共事务和政府关系。在海外市场,大疆并不是直接翻译营销资料、用户指南、应用程序和其它支持信息,而是使用专业母语译员让面向用户的内容做到真正本地化,从而确保其App、营销资料和用户指南等内容符合每个市场的要求。另外大疆还建立了顾问团队,如果机构客户在无人机使用上有任何需求,可以向美国各地派出顾问,在高性价比与良好的售后体验的加持下,大疆稳坐了头部宝座。
同时为应对频频找茬的美国政府,大疆在美国雇佣不少在华盛顿颇有根基的人物,如前工业游说家马克·艾提肯和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官员大卫·韩赛尔,另外大疆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也关系密切,FAA负责编写管理美国境内无人机的规章,大疆的政策法务部副总裁布伦丹·舒尔曼就任职于FAA无人机咨询委员会,这些人与部分政府部门紧密联系,帮大疆在华盛顿游说,对出现的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但大疆的前路并非一帆风顺,即使靠着技术、产品与低价在消费级市场执牛耳,在面对行业级的市场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例如在植保领域由于行业经验的匮乏,市场份额始终被以极飞为代表的无人机企业所挤压;同样的由于各国禁飞等法规的颁布,导致许多旅游或者航拍热点成为禁飞区,无人机的使用率大大下降,原有的消费级市场增长乏力,基本上已经触及市场天花板。
在黑天鹅频发的当下,大疆的风光无限与危机四伏,犹如一体两面的扑克牌,如何在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发掘新的增长点,如何保持原有的强势市场,是大疆未来能否达到真正巨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