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一代书圣于右任丨书天地正气,续古今绝学,

发布时间:2023/2/16 0:11:21   

“此是六朝碑,此是晋唐草,力透纸背时,笔端无纠绕,壮士百手心,诗怀证苍昊,未登展览堂,谁能识斯老。”——年5月10日启功参观《于右任书法展》题词。

“20世纪书坛,群星灿烂,出现了诸如吴昌硕、康有为、齐白石、于右任以及金陵四老等书法大师巨匠。他们秉承晚清碑学余绪,或以势胜、或以力强、溯源三代、究心草章、融碑入帖,蔚为大观。三原于右任先生即是其中一员卓荦不群的骁将,以其雄肆洒脱、抗怀希古、傲然自守的独特的艺术风貌巍然屹立,尤其是其以碑入草的艺术风格,为后代所宗仰。”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这是于右任先生最后未能实现的落叶归根之愿。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于右任先生的书法作品跨越时空回到祖国大陆用另一种方式完成着他的夙愿。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

立轴水墨纸本

出版:《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二》,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7页。

×32cm.×2约3.7平尺(每幅)

俞丹屏(-)

上款人:俞丹屏(-),浙江嵊州市下王镇泉岗村人,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实业家、慈善家。《行书五言联》内容出自明代江晖《刘生》诗:“宝剑长三尺,金樽满百花。唯当重意气,何处有骄奢。”中的前两句,描绘了百花盛开的春季美景,抒发了意气风发的万丈豪情,是于右任20世纪30年代初碑学实践时期的典范之作。

于右任-行书诗文、行书五言联

出版:《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二》,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51页。

.5×39cm.×2约5.1平尺(每幅)×38cm.约5.0平尺

上款人:“维新先生”即阮维新(-?)四川成都人,年9月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后任台湾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少将副军长。

于右任-行书《石鱼湖上醉歌》

出版:1.《百年巨匠于右任书法作品集·第二辑》,祁硕森主编,西安出版社,年,第39页,编号15。

2.《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四》,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42页。

97.5×29cm.约2.5平尺

任何一个成功的书家,无论天资多高,如果没有“退笔成冢”“池水尽墨”,殚精竭虑、力耕砚田的辛劳,想取得卓越的成就无疑是痴人说梦。于右任先生曾自述学书:“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可见其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所用心力之多。于右任先生崇尚碑学,不仅朝临暮写,还冥心搜求了从汉代至宋代的墓志近余方,铭其斋曰“鸳鸯七志斋”,其收藏碑石因之也被称为“鸳鸯七志斋藏石”。后悉数转赠西安碑林。为中国书法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立下不灭之功。

于右任先生于草书尤用心力,其于二十年代末,即开始研究草书,其以碑意入草,熔铸百家,终成其雄肆醇厚、潇洒流落的艺术风格。成就卓然,人誉“三原草圣”。又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创立标准草书社,致力于历代草书系统的整理和总结。确立“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之四原则,为草书文字的书写树立规范,惠泽后人,厥功至钜。

于右任-草书诗文二首

年作

出版:1.《荣宝斋》,.11特刊,“长风堂藏中国书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第页。

2.《百年巨匠于右任书法作品集·第二辑》,祁硕森主编,西安出版社,年,第-页,编号61、62。

3.《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四》,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页。

来源:南京长风堂博物馆旧藏

×42cm.×2约6.6平尺(每幅)

据于右任的弟子刘田依(-)记述:“当年于右任身边的地下党员丁云青先生,是于右任器重的。丁先生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考古系的高才生。他学识渊博,监察院人戏称他为“辩证法”,只知他思想激进,不知他的真实身份。我就是在他的教导下,懂得革命的道理,参加革命的。于右任为他写了许多字、许多诗稿、笔记等都交由丁先生保管。后丁先生准备飞往北平,蒋介石得知其动向后,就迅速派人动员走了。”由此可见,于右任与丁云青莫逆之交的信任,兮兮相惜的亲密关系。

年,国民党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刘成愚,弹劾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侵吞巨款的大贪污案遭拒绝,院长于右任气愤地说:“敌凌于外,自毁于内,竖子安可共事!”于是,就有人趁黑夜将汽油两桶搁到监察院办公室门口进行威胁。于右任大怒,愤而宣布辞去院长之职,离重庆出走成都,并写下了这首《浣溪沙·小园》。上联书作内容为于右任先生年所作的[双调·殿前欢]咏《太白集》。

于右任于草书研究,致力最深,成就卓著,在年代末,年初,其草书格体基本成熟,风格开始确立。此间,以钤有“太平老人”朱文印者最为重要。此方杨千里刻印,肇因于右任年发表之《太平海——取消日本海,正名太平海,为万世开太平》一文,其考证地理翔实,正气凛然,自号“太平老人”,寓含着济世淑人的胸怀。据髯翁秘书刘延涛说:“在抗战末期及胜利初期,先生所书字幅多钤此印,未几,政府播迁,此印亦尘封矣。”此时期正值于右任书法创作重要转折时期,用印时间不足三年,钤有此印者,益显稀少珍贵。

于右任-行书七言联

出版:《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二》,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页。

×30.5cm.×2约3.7平尺(每幅)

于右任-草书七言联

立轴水墨纸本年作

出版:《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二》,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页。

×27.5cm.×2约3.2平尺(每幅)

“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林语堂

约年后,年过70的于右任先生由于政治原因赴台湾,此后他的草书风格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形式感上已没有“碑体草书”那种激情四溢的锋芒,或许是历经人生艰辛与坎坷,而使他的书法艺术在赴台后出现了再次升华。运笔圆起、圆转、圆收,方中寓园,园中寓方,几乎见不到北碑行笔的冷峻与方折,碑帖古法已被他的自然天成所消解。

于右任-草书“海阔天空”

镜心水墨纸本

出版:1.《百年巨匠于右任书法作品集·第三辑》,祁硕森主编,西安出版社,年,第页,编号75。

2.《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一》,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94页。

40.5×.5cm.约5.4平尺

说明:上款“泽民先生”即简泽民(-),字国兴、知难。祖籍广东南海,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毕业。曾任广东省经济厅参事。香港中华厂商会会长。创办香港东兴泰建筑公司、台湾东兴泰造场和新西兰奥克兰明珠园餐饮集团。年起,简先生在香港担任香港中华厂商会会长期间,曾带领多个访问团参观拜访台湾侨委会,教育部,经济部,立法院及监察院等。在此期间与当时的监察院院长于右任相识,并从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年简泽民先生移居台湾,两人友谊进一步加深。简泽民先生对中国书画甚是喜爱,尤其是中国书法,移居台湾后更是专心拜于右任为师学习书法。

于右任-草书八言联

出版:《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二》,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页。

×33.5cm.×2约4.1平尺(每幅)

上款人:徐业道(-),湖南湘潭人,毕业于公立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年至年,在江西省任县长。后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调查科股长。年,任特务处司法股股长。后曾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军法处处长。抗战爆发后,曾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三处行动科科长。年,调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三处处长。年,任该局司法室主任。年6月,调任国防部军法局局长和国家总动员委员会军法执行分监。年去香港,年去台湾,任国防部中将参议。

于右任-草书五言联

出版:《百年巨匠于右任书法作品集·第一辑》,祁硕森主编,西安出版社,年,第76-77页,编号25。

.5×37.5cm.×2约5.0平尺(每幅)

蒋鼎文(-)

上款人: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蒋鼎文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于右任-草书十二言联

出版:1.《百年巨匠于右任书法作品集·第二辑》,祁硕森主编,西安出版社,年,第-页,编号。

2.《于右任书法全集(续编)·卷三》,钟明善主编,文物出版社,年,第72页。

.5×33cm.×2约4.0平尺(每幅)

谷正鼎(—)与夫人皮以书合影

上款人:谷正鼎(—),字铭枢,与其兄谷正伦、谷正纲称国民党的“一门三中委”。年,谷正鼎与其兄谷正纲去日本,转往德国入柏林大学政治系学习。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年春末,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召开年会后谷正鼎接任陕西省党部主任。年去台湾。年,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年11月因病在台湾逝世。

此幅草书十二言联内容出自《菜根谭》。大意为:心湖中没有风浪波涛,到处所见都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景;只要本性保存善良的德行,随时都像鱼游水中,鸟飞空中那样自由快乐。此联从字体、钤印、落款等特征可推断约为于右任先生20世纪60年代初期(80岁以后)所书,布局错落自然,笔笔皆活,变化丰富,在渐变中形成跌宕起伏的节奏韵律,形成了雄浑、豪壮、冲淡、潇洒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联想。

于右任-草书云林诗

.5×31.5cm.约3.8平尺

上款人:程松卓(-),字玉麟,湖北房县南街人。清末岁贡,湖北法政学堂毕业,工诗善文,民国初,任均州审判厅厅长。

于右任-草书太白诗四首

31.5×.5cm.约3.7平尺

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个文人、诗人、书法家,更是一个革命家,赤胆忠心的爱国义士。其当年杖行天下,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活动。曾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为推翻满清封建帝制,声讨袁世凯,抗战呼号奔走,立下汗马功劳。其将一生戎马文心,赤肝忠胆注于笔端,得正大、雄迈、磊落、浑朴之气象。方之书史,唯颜鲁公与其似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大儒张横渠的话,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和实践,集中体现了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的责任和担当。于人、于文、于书,于右任先生即是有此高蹈理想与责任担当的践行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3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