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前景 >> 零售科技转型大考京东2017201
新时代商业研究院
年是电商节的第9个年头,从最初的京东店庆日大促销,逐渐演变为继天猫“双11”之后的又一电商狂欢节,以及拉动消费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电商节的创造者,京东迎来了全年盈利之后的第一个,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在时间上,从6月1日延长至6月20日,从提前一周预热到提前近三周就全面启动;在策略上,京东不再强调促销概念、不谈品牌活动,而是“把打造成为一次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大阅兵、一场创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以及无界零售的深度实践。”
这是中国新零售进入全面大战一次新的比拼,也是京东发展战略一次全新的调整。京东将年定义为“承前启后的转折之年,也是继往开来、持续精彩的一年”。在这一年以来,京东布局无界零售,对商城体系进行了组织升级,重组电子文娱、大快消和时尚生活三大事业群;京东物流独立运营,进军区块链;年,京东从“科技零售”向“零售科技”转型,并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国际化战略全面启航,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不过,这一年以来,京东也充满各种挑战与争议,比如GMV增速放缓、市场份额下滑、用户增长遇到瓶颈;同时,京东也陷入“二选一”争议、黑稿风波、六六事件、茅台调包事件......这些挑战与争议时刻考验着京东。
年6月19日,京东公布战绩,18天累计下单金额亿元,创下了新的高度。不过,对比去年京东交易额的亿元,其增速为32.7%。对此,摩根史丹利(MorganStanley)、花旗银行(Citibank)、八六证券(86Research)等多家海内外知名投资及券商机构均发表报告指出,京东成绩远没有达到预期。
作为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商企业,京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20年高速发展的经验,以及当前在转型过程面临的机遇与困局,值得深入研究与探讨,给予中国企业更多启迪。其中,年6月18日到年6月18日,是观察京东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和重要窗口。
值此之际,新时代商业报道(ID:shangyebd)推出《京东“零售科技”转型背后的机遇与挑战——京东—年度发展研究报告》,分析京东在过去一年中在电子商务、无界零售、物流、金融、公关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概况,观察京东在实现盈利之后战略布局、企业管理、品牌形象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竞争中的机遇与挑战。
京东电子商务
1.京东电商发展概况与市场竞争分析
在中国电商行业格局中,主要分为三个梯队;天猫处于霸主地位,京东位居第二,两者同为“第一梯队”;唯品会、苏宁、国美等平台为“第二梯队”;一号店、亚马逊中国、当当、聚美优品等平台为“第三梯队”。另外,在移动社交电商领域,拼多多、云集微店等“黑马”迅速崛起,颇有超赶前者之势。
1.1京东—年度市场份额分析
日前,商务部发布《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该报告引用国家统计局数据称,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7.18万亿元,较年增长32.2%。年,网络零售交易服务营收也出现快速增长,规模达亿元,其中B2C的交易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亿元,同比增长30%。
在B2C市场份额方面,根据商务大数据显示,年天猫的市场份额位57%,位居第一,京东市场份额为25.5%,位居第二,两家占比超过80%;苏宁易购、唯品会、国美在线分别位居第三、第四、第五,同比增速均高于B2C行业水平的整体水平。
基于属于第二季度,新时代商业报道(ID:shangyebd)以京东年第二季度至年第一季度为时间段,观察京东市场竞争地位的发展与变化。
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网上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京东2季度交易总额同比增长46%,市场份额为32.9%。
年第3季度,京东成交总额同比增长41%,市场份额达26.9%;年第4季度,京东成交总额同比增长35%,市场份额达25.6%。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季度监测报告年第1季度》数据显示,年第1季度,天猫成交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41.2%,占据市场份额59.6%,排名第一。京东成交总额同比增长25.0%,其市场份额为25.3%,排名第二。苏宁易购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其18年1季度的市场份额增长至5.0%,排名第三。唯品会和国美分别以4.1%和1.3%的市场份额占据第四和第五的位置。
当前,中国电子商务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的发展阶段,市场格局及集中度均比较稳定。从年下半年至今,电商市场份额也较为稳定,天猫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京东位居第二,虽然同处于第一梯队,但与天猫仍有较大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一年中,电商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迅速崛起,凭着社交、低价拼团,吸引了大量用户,夺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根据数据显示,当下拼多多的用户规模突破3亿,与京东相当,月GMV(成交总额)超过30亿。
根据猎豹全球智库年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报告》显示,拼多多app的周活跃渗透及周人均打开次数都已经超过了京东。年第四季度,在AppStore上,拼多多曾长期占据电商第一,总榜第二的位置,颇有挤进电商第一梯队之势。
1.2京东电商面临的机遇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年,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新业务、新模式不断涌现,已成为推动中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年是京东实现全年盈利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京东调整了发展方向,取得较好的成绩。以为例,相比京东年以及年的定位与策略,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市场竞争表现得更为激烈,在时间上,从6月1日延长至6月20日,从提前一周预热到提前近三周就全面启动;在策略上,虽然“年中大促”不变,但京东鲜有提及大促销概念,而是提出从今年开始,正式把打造成为一次零售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大阅兵、一场创新零售科技的集中展示以及无界零售的深度实践。
过去15年,京东一直在塑造“科技零售”,用技术不断优化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而在京东集团年年会上,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坚定表达了全面转型技术,将过去所有成绩一切归零的决心。并正式对外公布了京东集团未来12年的战略,用“技术”进行所有商业模式改造,打造一个包括智能商业、智能金融、智能保险业务在内的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
从“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拉开了京东新一轮技术转型的帷幕,年之际,京东还与谷歌达成战略合作,国际化战略全面启航,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3京东电商面临的挑战
在这一年里,从数字上看,京东各项的数据在不断增长,不过其背后也暗含着各种挑战,比如GMV增速放缓、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用户增长瓶颈等问题。
1.31GMV增速放缓与市场份额下滑
交易总额GMV是电商业绩的核心考核指标之一,GMV增速一直以来也是京东吸引资本市场的核心因素,年其增速达到%。年下跌至84%,年更是直接跌到47%。
按照京东以往的惯例,在财报中是必提及的指标之一,不过从年第三季度开始,京东财报就不再公布GMV增速。
而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报告显示,京东年第二季度交易额总额为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为46%;年第三季度京东交易总额为亿元,同比增长41%;年第四季度京东交易总额同比增长35%;年第一季度交易总额同比增长25.0%。
京东GMV增速放缓成为了当下面临的挑战之一。相比天猫,体量上远大于京东,GMV增速也快于京东。根据数据显示,天猫年第二季度交易总额同比增长49%,第三季度交易总额同比增长47%,第四季度交易总额同比增长45%;年第一季度交易总额同期增长41.2%。
对比天猫与京东GMV增速,从年第三季度开始,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其中年第一季度同期增长相差达16个百分点。
在京东GMV增速中,期间是一个重要部分,对京东第二季度甚至是全年GMV增速都起着关键的贡献作用。不过,对比京东年与年的战绩,其GMV增速也不容乐观。根据京东公布年数据显示,京东18天累计下单金额亿元,对比年京东交易总额的亿元,今年期间GMV增速为32.7%。
对此,摩根史丹利(MorganStanley)、花旗银行(Citibank)、八六证券(86Research)等多家海内外知名投资及券商机构均发表报告指出,京东成绩远没有达到预期。
由于京东没有公布年期间交易总额,无法得知年期间GMV增速,而根据摩根史丹利(MorganStanley)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相对于去年同期50%的增速,今年京东不足33%的增速下降明显。
花旗银行(Citibank)认为,受京东增速下降的影响,预期京东财年第二季度的亿元人民币净收入(同比增长32.2%)、收入指引范围-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3%的上行空间有限。
八六证券(86Research)认为,京东数据表明了第二季度疲软的GMV增长,“基于其的表现,我们对京东第二季度的业绩持保守态度。”
在市场份额方面,京东面临着持续下滑的挑战,京东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为26.9%,年第4季度市场份额为25.6%,年第一季度,京东市场份额为25.3%,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1.32用户增长瓶颈与营收增速放缓
在用户增长方面,京东同样面临着瓶颈。根据京东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年3月31日,过去12个月活跃用户数达3.亿,同比增长27.6%。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为40%,同比放缓12.4个百分点。
为了激发用户的购物激情,吸引更多用户上京东,京东做了很多营销方面的工作,包括各种“京X计划”以及投放广告等。以年京东第4季度为例,营收成本同比增长39.7%,为亿元。而第4季度京东的净营收为亿元,同比增38.7%。成本增速大于营收增速,某种程度上表明当前对于京东而言,增长是靠高投入换来的。
从全年看,京东净营收增速也在逐年放缓,年、年、年、年增速分别为67.39%、58%和43%、40.3%。
在用户增长方面,后起之秀拼多多也是步步紧逼。拼多多凭着社交、低价拼团,吸引了大量用户,根据数据显示,当下拼多多用户规模突破3亿,与京东相当,月GMV(成交总额)超过30亿,也就是说,拼多多仅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走完了京东用整整10年时间才走完的路。
这样的用户增速以及规模,足以让任何一个电商平台咋舌和羡慕,无论对于处于第一梯队的天猫和京东,还是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的电商平台而言,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4“二选一”争议下的风波与京东策略
谈及电商行业之间的竞争,始终绕不开“二选一”争议,尤其是京东和天猫之间,该争议由来已久。尤其是年,“二选一”争议愈来愈激烈,频率越来越高,从前夕持续到7月份,双11期间也是风波不断。
“二选一”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一些电商为了保证自家平台的利益最大化,往往要求入驻商家只能在一家平台参加促销。这限制了促销平台之间的公平竞争,引发电商平台之间的纠纷,同时也侵犯了商家和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利。
以年和双11为例,“二选一”争议持续不断。6月6日,有媒体报道指出京东把近百个品牌拉到京东会场,参加相关促销活动,对于要退出会场活动的商家,强制锁定了后台,导致商家无法对自己店铺进行任何操作。期间,裂帛、七格格等女装品牌表示退出京东平台。
这期间,京东与天猫之间摩擦不断,各种信息不断通过媒体等渠道流出,商家匿名或实名揭露“内幕”,主要有两种指向,一种指责京东“锁定商家后台”,另一种指责天猫裹挟商家“站队”。
对于“二选一”问题,京东的应对策略主要是通过发表声明指责“某电商平台”,不同的是,年京东和唯品会联合发表声明。
对于京东的隔空指责,天猫则表示“某些电商公司一旦遇到竞争,就把“二选一”当作有效的碰瓷手段,对公众、市场甚至主管部门进行误导、混淆和情绪煽动”。
年,关于“二选一”的争论持续不断,双11前夕,刘强东亲自出马怒斥“二选一”为下三滥手段。11月底,在双十一“二选一”争议尚未完全消失之时,京东和阿里又陷入黑稿风波中。
此外,在京东集团发布年第三季度以及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时,刘强东表示,“二选一”让服装类增长停滞。
业内人士认为,平台迫使商家“二选一”的行为游离在违法的边缘,甚至可能已经违法了。年以来,“二选一”现象引起监管部门、学界、业界以及法律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