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器

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三个一力促安全监管

发布时间:2023/2/16 0:11:21   
                            

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监察员之星”黄野在天津机场现场测试导静电桩阻值

在一次维修现场监察中,民航天津监管局监察员黄野发现一架飞机导静电桩氧化腐蚀且阻值超标,这极有可能导致导静电桩失效,在加油过程中引发不安全事件。天津监管局迅速开展专项普查,系统研究技术文件,督导航空公司向飞机制造厂家波音公司发出了技术问询函。翔实的数据、充分的证据,引起了各方重视。波音公司完善了相关维修标准,要求各航空公司在维修方案中优化导静电桩的检查和维护标准。

航空器导静电桩腐蚀是一项难察觉、易忽视的安全隐患。这次精准“靶向治疗”,是民航“发展为了人民”行业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保持安全监管压力、持续安全隐患清零”的生动实践。

年初,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为安全监管加压、减负、撑腰、充电,华北局提出了安全监管工作在“人均检查次数、发现问题率、整改问题率争创行业一流”的“三个一”目标。

一年来,“三个一”既是冲锋号,也是航向标,引导全体安全监察员锚定持续安全运行,向着更高质量的监管效能冲锋。

担当勇气

“三个一”是导向也是动力

离地三尺,人命关天。安全永远是民航业的生命线。作为行业监管部门,职责就是通过加强监管确保行业更加安全、更高质量发展,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航空出行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

年5月14日,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月度安全形势分析会上对安全监管工作提出了“加压、减负、撑腰、充电”的要求。华北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民航局党组的八字工作方针,就是要求我们提高站位,履职尽责,出拳亮剑。”

华北局地处首善之区,覆盖京津冀,兼顾山西、内蒙古,担负着推动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责任,肩负专包机保障的特殊使命,责任重大,压力巨大。

迎难而上,华北局“出拳亮剑”,迅速整改了一批“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飞机空中颠簸伤人事件的频繁发生,华北局梳理总结了8年间的空中颠簸伤人情况,发现大多是由航司在起飞后20分钟、落地前30分钟这两个时间段内开展客舱服务而引起的。按照规章,这50分钟内除非遇有特殊紧急情况,所有人都需要在座位上系好安全带。为了落实整改,他们组织全区航司召开了客舱安全大会,连续多次发出安全警示,对培训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盯住不放,直至整改到位。一系列措施效果明显,从源头上防范了这一问题隐患。近3年来,华北地区没有再发生一起空中颠簸伤人事件。

随着民航“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安全监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承担的职责日益增多。在年初工作会上,争创“人均检查次数、发现问题率、整改问题率行业一流”的“三个一”目标被正式提出。“在企事业单位发挥主体责任的前提下,监管要发挥督促的作用,必须传导压力。如果安全监察员积极性不高,监管效能发挥得不好,何谈夯实安全基础。”华北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这三个指标既是导向,也是引领。我们不单纯是在数量上去比赛,而是动员和鼓励大家,永葆奋勇争先的劲头。检查次数多了,就是一种压力传导;发现了问题,整改了问题,不论事情大小,都是筑牢安全大坝的有力作为。”

在“三个一”目标的推动下,华北局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响应,成效显著。年开展行政检查17万余项,其中人均检查任务量项,监察员参与检查率达到89%,发现问题数项,人均检查任务数、发现问题率、整改问题率在全行业名列前茅。天津监管局监察员黄野、大兴监管局监察员翟瑛、华北局公安局监察员付宇等一批扎根一线的先进从中脱颖而出。

“‘三个一’表明了局方安全监管的态度,将压力层层传到运行企业、到一线各个作业岗位,让大家真正把精力集中到安全上。”付宇说,“它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监察员的思想意识和工作标准,提高了我们依法行政的积极性。让我深刻反思,工作中是不是存在宽、松、软的问题,也更加坚定了‘宁当恶人、不当罪人’的决心。”

在翟瑛看来,“三个一”给了他做好监管工作的方向:“与其思索,不如先动起来。去检查、去发现、去督促整改,就是补齐木桶短板的最好途径。”

以对某物流公司的监管为例。此前,对此类更为偏重物流寄递业务的企业,在空防安全监管方面基本上是点到即止。实行“三个一”以来,华北局对该物流公司运行体系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方面,结合违规情况,对该公司实施了行政约见。另一方面,将该公司纳入日常监管范畴,查处安全隐患58项,指导该单位严格执行民航法规要求,确保了持续安全。

回看年的安全监管成绩单,华北局修订了《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航空安全预警警示实施办法》,在人为因素和管理因素方面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发布了“防控机场活动区外来物”、“登机口临时托运行李中锂电池等危险品风险管理”等13份安全警示与29份安全通告;飞标、维修、机场等部门针对相关数据建立了联动机制,有重点地开展调查和监管,治理了一批风险等级较高的安全隐患。

去年3月份民航局党组提出“六个起来”,为安全监管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目标。华北局的“三个一”便成为落实“六个起来”要求的重要抓手。各级监察员“下一线、上飞机、进车间”,从开展检查的数量上体现出了“脑要紧起来、脚要勤起来”,从发现问题率上体现“心要细起来、眼要亮起来”,而争取较高整改完成率则是以实际行动落实“脸要红起来、手要硬起来”。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全局上下对争创“三个一”的认识更加清晰。一位业务部门负责人介绍说:“三个一”增强了一线监察员的监管意识,以前监管中存在的不想管、不敢管和不知道该怎么管等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解决。

专业底气

解决“发现不了问题的问题”

有了严格监管的决心和担当,还需要能够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督促整改完成的铁腕。全面提升监察员的业务能力,是华北管理局的又一有力抓手。

在基层能力建设上,华北局启动了见习监察员在岗带训工作,统筹落实了高级监察员选拔和使用工作,积极开展与监察学院合作交流;启动调查员专项培训,提升专业调查的分析和处置能力,全面夯实监察员能力基础。

“监察员之星”周建执行外航停机坪安保检查

在队伍素质建设上,持续推进专业干部年轻化,越来越多“80”后中坚力量挑起了业务处室大梁。六个监管局相继从航空公司引进了多位飞行经验丰富的飞行管理干部,一段时期内飞行专业监察人员不足的短板得到明显缓解。

与此同时,华北局着力为监察员减负,让大家可以专心做好安全监管工作。他们加强后勤改革,从经营型向服务型转变,花大力气减员增效;加强后勤保障,千方百计改善员工生活条件。积极联系地方政府,为符合条件的监察员解决公租房的问题。监察员不管多晚结束工作,食堂都有热饭吃,宿舍有地方住。

在专业底气的支撑下,一批不易发现的安全隐患被消除。

“监察员之星”贾丽红在执行通用航空安全监察中

“监察员之星”翟瑛检查首航玉树高高原维修保障

比如,大兴监管局通过日常监察,发现某航空公司飞机外形凹坑损伤超标。他们顺藤摸瓜,通过深入检查了解,初步确定此类事件可能不是个例。他们及时要求公司对全机队飞机进行普查,复测凹坑,最终及时发现了多架飞机上的16个超标凹坑,从而及时消除了这些安全隐患。

像这样见微知著的主动监管事例还有很多。民航河北监管局针对通航企业“散”、“小”、“弱”的状况,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保定、邯郸、唐山地区通航公司开展专项检查,对存在安全隐患和重大缺陷的公司立即要求其暂停运行,全面落实整改。内蒙古监管局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不放松,加大检查力度,严格审批把关,开展定期讲评,努力推动各公司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补齐各项短板。

“监察员之星”唐飞燕在执行航空运输检查

“监察员之星”孙涛在大兴机场开展机坪检查(本文图片均由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提供)

今年初,华北局党委通过“全向度”的综合评选,由基层党支部推选,业务部门把关,定量看“三个一”指标完成情况,定性看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程度,推荐评选出了首届18名年度“监察员之星”,通过选树典型的方式,带动更多监察员奋进向上,营造了勤奋敬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以标提质

“争先”永远在路上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检查频次和检查深度达到一定程度,监管效能就会实现质变。随着“三个一”在华北管理局的深入落实,安全监管解决系统性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严格执法已经在华北局成为常态。对突破规章红线、挑战公共安全、违背职业操守等行为,华北局出拳亮剑,给予严肃查处和严厉问责。年,华北局对6家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确定为重大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分别给予行政处理和运行限制措施;全年共办结行政处罚案件88起件,办结件数同比增长34.48%,罚款共计.65万元,实施行政强制7件,保持住了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

面对系统性安全隐患,华北局以系统之力科学应对。以华北地区的机场鸟击防范工作为例。针对这一难题,华北管理局创新实施“一二三三”鸟击防范工作法,通过构建鸟击工作会平台、鸟防专家平台,着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36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