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发展 >> 古中国也称九州,九州有什么样的来
在我国上古时代,相传大禹经过13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洪水退去,然后带领百姓开展灾后重建事宜,由于洪水退去后,原有的地理边界早已无法辨认,大禹就决定重新以山川为界,根据当地的土地颜色、地貌、物产和贡赋的种类、多少,将华夏版图划分为九大区域,并重新树立辨识的标志,据战国时期最早的典籍《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这九块区域分别命名为: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并对各州的田地进行评级,这就是“九州”的最初来历。
电视剧照后人推测,九州最早的意义可能是指上古时期豫西、晋南、陕东等高出海平面的高地,这是华夏先祖们躲避洪水的地方。
当时,由于大禹居于翼州,所以其它八州的贡赋都要通过各种渠道运送到翼州,《禹贡》里甚至还记载了各州进贡到翼州的道路远近,翼州是当时全国的中心,现在的翼州是位于河北一带,而上古时代的翼州主体位于现在的山西,事实上,《禹贡》中的九州所包含的地域空间要远远大于今天的版图范围,此外,当时还有不少的典籍也都提到过“九州”的概念,像《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周礼.职方》等都有关于九州的记载,只是和《禹贡》里的九州大同小异。
电视剧照战国末期齐国的阴阳家邹衍曾提出过“大九州”的假说,他认为九州应包含天下九九八十一州,另含一望无际的大瀛海,首次以放眼全球的目光定位大中国,尽管这样,“九州”一直是中华先民栖息生养的地理范围,但是却从未在现实中出现过,后世人们只是约定俗成的将“九州”泛指中国,而九州的概念蕴含着战国学者们对天下秩序的想象与规划,这一规划又不同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
大禹雕像当战国的硝烟散尽,秦汉帝国应运而生后,九州的现实意义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公元前年,汉武帝在原有郡县制的基础之上设立了13个监察区,其中有11个是以“州”命名的,这13个监察区是:朔方、翼州、幽州、并州、凉州、兖州、青州、豫州、徐州、扬州、益州、荆州和交趾,西汉的州和战国时的州在名称和地理位置上有些相似,西汉的州长官叫刺史,他只是代皇帝巡查的官员,没有实权,而到东汉以后,“州”逐渐演变成了一个行政区,州的长官叫州牧,开始有了很大的权力,可以掌握一地的军政大权。
电视剧照与此同时,大禹还铸造了象征九州王权权威的大鼎,相传大禹命令各州贡献“吉金”(青铜),铸造象征九州的大鼎,也称九鼎,在上面刻上九州的风貌和各种怪兽,用来作为祭祀的礼器,在上古时代,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因此九鼎也成了国家权威的象征,并一代代相传下去,到周朝时期,周公旦还专门营建太庙安放九鼎,并昭告天下,王命在此,因此,拥有九鼎也就成为得天下的意思,“问鼎中原”一词也由此而来。
九州大地当周王室王权衰微后,一些“不法分子”就开始惦记着打听九鼎的事,历史上最著名的就是楚庄王和冒失鬼秦武王赢荡了,楚庄王问鼎中原了,成了一代霸主,秦武王却举鼎绝膑而死,到秦朝灭周统一天下后,九鼎就失踪了,历代学者甚至怀疑是否真的有九鼎,虽然九鼎的真实性受到质疑,但“鼎”对后世的影响却很深远,“九州”和“九鼎“早已深入人心,已成为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