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监察器 >> 监察器资源 >> 加强村组干部监督,做好乡村监督执纪工作
文/匆匆
村组干部是推进基层治理、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是与群众直接、频繁接触的群体,加强村组干部监督工作,对于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基层 风廉 建设意义重大。近年来,针对宜宾市兴文县部分典型案件中的突出问题,兴文县监察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进村入户等方式,深入全县各个乡镇和多个村组,就村组干部监督展开调研,对如何提升监督质效作了进一步思考。
村组干部监督亟待加强
近年来,兴文县开展了乡镇、村(社区)建制调整,调整后全县共有11个乡镇个村(社区),村(社区) 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均实现了“一肩挑”。从近年来受理的举报并查实的问题线索来看,群众反映村组干部举报多、成案率较高,村组干部已成为基层违纪违法案件的重点群体。而造成村组干部违规违纪的根本原因是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力量缺位导致监督不到位。
上级监督太远,刚性制度执行不到位。一些乡镇部门工作中只重视布置任务、下达指标,不重视跟进监督,缺乏对工作的抽查检查、监督指导。一些乡镇对村组干部管理上存在重使用、轻监管的倾向,分管领导联系村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不到位,认为群众工作难开展,监管严了会挫伤村组干部的积极性,对需要严格执行的村(组)务公开、“村财镇管”、“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监管制度执行抓得不严不细,造成有的村组干部工作作风简单粗暴,漠视规章制度,重大决策、重大事项不请示、不汇报,不按程序办事;有些村干部对上级明令禁止的事项,依然我行我素,不遵循法纪法规,存在收支不入账,财务不公开等现象。
同级监督太软,不会监督、不能监督、不敢监督问题突出。目前,兴文县已实现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主任由村纪检委员兼任,共配备村纪检委员名,但队伍存在年龄偏大,法律、 策素养不高、对自身职责认识不清、定位不准等问题。有的只站岗不放哨,只巡逻不报告;工作跑偏,没有定位在“监督的再监督”上。如某村纪检委员主要工作和精力放在协助村两委化解邻里纠纷上,履行纪检委委员职责少。
群众监督不畅,村级事务透明度不高。村民大会民主决策坚持得不好,按要求村里大事(重大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安排、重要指配分配、其他重大事情等)在作出决策前,要通过村支两委讨论,并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通过方能决定,但许多村未按程序办事,由部分人讨论作出决策。村务组务公开制度未落实到位,有的村避重就轻,只公开成绩,不公开问题,只公开结果,不公开过程,特别是对经费支出不如实、及时地公开,没有起到公开的真正作用,如某村三职干部未按规定召开会议、未将危房改造名单进行公示,致使五组村民李某某分别于年、年享受危房改造 策补助元、2万元。有的村组青年人大量外出务工或随子女上学进城,外出人口占总人口半数以上,村组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弱病残”,知情权很难得到保障。
兴文县开展村组干部监督的探索
近年来,兴文县积极探索加强基层村组干部监督新途径,从开展廉 教育、规范财务管理、推进村务组务公开等方面入手,加大对村组干部的监督和制约力度,扩大农村 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动农村 风廉 建设深入开展。
强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提高村组干部廉洁意识,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作为农村 风廉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 风廉 教育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年1月,组织全县村(社区)书记、主任、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近人开展为期4天的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班,提升基层干部履职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针对村组干部违纪问题易发多发问题,扎实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创作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专题警示片,组织全县村支部书记旁听仙峰苗族乡居坪村三职干部违法犯罪案庭审,现场警示警醒,提升案件查处的震慑效果。
建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结合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农村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基层干部廉洁奉公。一是细化村纪检委员责任清单和履职台账,重点对重大事项决策、财务管理、“三务”公开、干部廉洁自律等进行监督。二是建立由县纪委派单指导、乡镇纪委统筹安排、村纪检委员一线监督的县乡村“三级联动”监督体系,通过清单化履职,聚焦日常监督的重点任务,定期反馈监督情况,真正把日常监督落实到工作一线、基层末梢。三是推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518.html